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创新组织工作 服务发展全局
2008-06-04 15:36:2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杜松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4日讯 《黑龙江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全文如下:

  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强调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作为组织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的创新举措,更加务实的工作成效,认真贯彻落实好吉书记讲话精神,为哈尔滨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是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深入解放思想、大力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热潮。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哈尔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和“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建设步伐,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抓住机遇,迎头赶上。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这就要求各类人才,尽其所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切实发挥先锋作用,积极投身到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实践中来。这对组织部门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制度机制都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组织工作要更好地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就必须积极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主动的探索,更加大胆的实践,推动组织工作全面创新。

  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必须牢固树立服务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当前,哈尔滨市的工作大局就是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组织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大局来展开,这就要求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必须及时转变到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上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立足市情,把握规律,把服务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凡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事,都要努力实践;凡是有利于领导班子和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事,都要全力支持;凡是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的事,都要大力倡导。全市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观念再新一些,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措施再实一些,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服务科学发展上来,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全方位和全过程。

  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必须建立适应科学发展的党管干部新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领导干部是关键。建设一支适应科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建立和完善党管干部的新机制。首先,要建立民主选用干部新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必须打破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一方面,要认真落实群众“四权”,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让人民群众参与推荐、参与决策、参与监督,进一步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特别是要把群众公认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选拔干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真正把那些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另一方面,要扩大选人视野,改变选人方式,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变“相马”为“赛马”,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其次,要建立科学选用干部新机制。要深入研究干部的成长规律和班子建设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着眼于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加强干部交流轮岗,把每一名干部任用到最合适的岗位,实现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第三,要建立依法选用干部新机制。在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和《公务员法》基础上,在操作层面上,结合实际,研究贯彻落实的规则、程序、制度,形成系统配套的制度体系。同时,对于实践中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上升到制度规范的高度,促进干部工作制度法规建设,形成较为完备、规范实用的干部法制体系。

  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必须建立适应科学发展的党管人才工作新机制。必须造就一大批能够进行创新性劳动,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践活动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队伍。组织部门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要把“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具体化为以下三个方面,用环境凝聚人才。要更新人才观念,坚持筑巢引凤,切实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搭建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积极为他们提供能够充分展示本领才干,发挥作用的舞台,在全社会真正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条件、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自主进行创新性工作和创造性劳动。用规则管理人才。要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打破以往部门所有、条块分割、封闭僵化的人才管理方式,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宽领域、广视角的大人才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体现有序竞争、自由流动、资源共享、柔性管理的新机制。通过项目引才、兼职招聘、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解决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用调控保障人才。针对我市人才数量较多,创新型人才数量较少;夕阳产业人才较多,朝阳产业人才较少;普通人才较多,领军人才较少;党政人才较多,社会工作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较少的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培养、选拔、引进、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从总量到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控。对重要领域、重大项目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坚持重点引进;对企业缺少的经营管理人才,要进行市场公开招聘;对社会工作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要积极培养;对农村实用人才,要系统培训。特别要重点掌握一批科技领军人物、优秀企业家和能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哈尔滨市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必须建立适应科学发展的党要管党新机制。党要管党对于组织部门而言,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领域,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效,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成果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近年来,我们哈尔滨市开展的“先锋工程”活动,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今后,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赋予活动新的实践内涵,在活动内容、方式方法、组织形式、制度机制等各个方面,继续深入探索。要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能,但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政治核心作用的实现形式也要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指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必须积极适应这一职能定位的变化,加强指导,落实责任,确保基层党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适应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新变化,不断完善新的更加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在农村,积极探索在产业链、专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中建立党组织;在街道,探索“党组织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庭院、党小组建在楼道”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对于下岗流动党员,要以“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为阵地,打破地域、城乡、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引入社会化管理模式。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以“两新”组织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党组织组建工作力度,通过联合建、挂靠建、依托行业协会建等多种方式,扩大组织覆盖面,努力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组织生活。要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改变以往基层党组织单调、呆板、僵化的活动方式,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增进教育效果。要建立互帮互助机制。形成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要完善激励机制。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做贡献、当表率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哈尔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