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0日讯 题:一切为了灾区人民——哈尔滨市公安局首批特警队员、消防官兵赴川抗震救灾纪实
大灾发生,第一时间赶赴一线参加抗震救灾;大灾过后,伸出援手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他们就是哈尔滨市派往四川地震灾区参加抢险救灾的公安特警和消防官兵。因为他们在抗震救灾中的出色表现,公安部称赞他们是全国20支参加抗震救灾特警队伍的缩影。
背负五十斤器材急行军
5月14日凌晨2时20分,中央和省公安厅紧急指令哈市公安局,调集500警力赴四川省汶川县开展抗震抢险救援。接令后,特警队员、消防官兵纷纷写下决心书、请战书,要求参加这场特殊战斗。14日凌晨4时30分,赴川警力携带26类近400套件器材等抢险物资登上3架专机奔赴一线,许多特警和消防官兵甚至来不及与家人告别。
14日9时,哈市赴川特战队员飞抵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并立即奔赴都江堰待命。15日晨,哈市200名特战队员被划拨到全国公安混合救援队第一大队,启程赶赴受灾最严重的汶川县水磨镇。因给养不足,第一批142人的救援队伍率先出发,每人背负四五十斤重的抢险工具,仅带3天的食物和水。其余58人作为后援部队等候给养,随时准备挺进。
特战队员所去的地方属于龙门山脉,是典型的高山峡谷,极易发生塌方和泥石流,且断山断崖多,道路坍塌严重,情况复杂多变。行进途中,山体滑坡经常出现,特战队员们穿越一处处死亡通道,终于到达水磨镇。16日晨,哈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支队长刘亚民作为三江乡抗震救灾活动总指挥,率领哈尔滨、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四支公安特警队伍和黑龙江省消防总队特勤官兵、福建医疗救护队等516人及时赶赴还没有救援队伍进入的三江乡。
与此同时,300名消防官兵被指挥部分成四个大队,其中两个队乘冲锋舟赶赴重灾区映秀镇抢险救援;另外两队在都江堰林科院研究所内对被困人员进行施救。
余震中运残梁搬石块
16日,救援队在三江乡中心小学院内操场上驻扎后,立即成立医疗救护队,对现场百余名受伤群众进行紧急救治,对重要医患进行隔离诊治。同时,哈市特警队员和福建边防医疗队员拆分编成多个小组,分赴三江乡9个村庄实施抢险救援。
在草坪村,18岁坠楼女孩手腕骨折,特战队员对她进行包扎救治;在麻柳村,4个月大的女婴没有食物,特战队员行进两个多小时将自己仅有的给养全部送到孩子母亲的手中;在七山村,特战队员在悬崖边解救一名被困两天的7岁男童。在都江堰高山植物研究所,消防战士在余震中运残梁、搬石块,救出1名女子,挖掘出1名遇难男子;在漩口镇,不顾手脚、胳膊腿被多处划伤的消防官兵为一位老人找到了老伴和两个儿子的遗体;在变电所,消防战士开起推土机、挖掘机,冒着楼房断墙倒塌的危险进行搜救;在水磨镇,一名藏族老人在猴耳洞附近遇难,消防官兵攀山涉水搜寻到遗体后,按照亲属愿望,将老人安葬……
危楼里抢运粮食生活用品
在许多重灾区,起初几天最大的问题就是缺粮少物。特战队员在救援的同时,把给养的三分之二拿出分给群众。特战队员和消防官兵们还经常冒着余震,帮助灾区群众在危房、危楼里抢运粮食和生活用品。
在街村,特战队员冒险使用铁锤将屋顶钢筋混凝土砸出一个仅能供一人进出的洞口,用绳子将队员从屋顶吊进屋内,再用有限的工具或干脆用手扒,将床垫、粮食等拽运出来。有些房屋已经陷入地下,队员们仍不顾危险进入为灾民抢运物资。
夜晚,劳累了一天的队员们还要在发生较为强烈的余震时,开展修补帐篷、转移伤员和安抚群众等工作。有时,队员们干脆站在雨中,手拉手组成人墙保护灾区群众的安全。
哈尔滨市救援队的出色表现让灾区人民十分感动,许多群众以最朴实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一位老大娘每天都要为队员们烧开水泡面;一些乡亲也经常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米饭和蔬菜做熟送给队员。
离开三江前,在三江地区参加救援的哈市140名特战队员将自己带来的钱和食品及一些救援工具全部捐给了灾区群众。30多位乡亲不顾危险,坚持给特战队员们带路,抢着帮他们背运行囊。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哈市特战队员们坚守一线,连续奋战17个昼夜,在都江堰市、映秀镇、漩口镇、水磨镇、北川、绵阳等灾害现场,经受住了无数次余震、道路险峻、山体滑坡、缺食短粮、野外露宿、疾病威胁等各种考验,共挖掘出遇难者198人,转移受灾群众2340人,抢运出粮食16.1吨、群众日常生活用品价值38万余元,拆除危房31栋,向灾区捐款32906.8元。
目前,抗震救灾的战斗仍在继续,第二批200名冰城特战队员仍在抗震救援一线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