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车辆打空调工时可调整 防暑降温靠“家规”
2008-06-18 13:59:34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张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8日讯 高温天气,各行各业该如何防暑降温?记者17日了解到,国家还没有一部适合时代发展的高温劳动保护性法规,高温中各行业主要靠自己的防暑“家规”主事儿。

  出行:出租车不开空调可投诉

  记者从市公交管理处了解到,公交车具备空调设施的目前都已打开空调。汽车总公司运营服务处的刘柱民处长说,15日开始哈尔滨市各汽车线路的封闭车辆就打开了空调,不具备空调设施的车辆只能通过开侧窗和天窗的方式通风降温。

  市出租汽车管理处的陈春辉告诉记者,哈尔滨市1.2万辆出租车,都要按照《哈尔滨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办法》和《哈尔滨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根据乘客的要求使用空调设施,如有违反可以进行投诉。

  市公路客运总站指挥调度中心的王景山主任说,对长途客车防暑并没有硬规定,但目前长途车很多都是封闭式豪华客车,空调早已使用,一些普通客车只能通过开窗或使用风扇的形式降温。

  施工:错开时段避高温

  去年哈尔滨市就曾遇到过连续高温的天气,就此市总工会发出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单位全力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不得因为高温天气缩短工时、停工而降低或扣除劳动者工资,并对露天作业、高温作业、高处作业、危险品储运、消防设施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对用人单位因为高温缩短工时、停工而降低或扣除劳动者工资的现象依法进行了纠正。记者了解到,按照《劳动法》规定,在高温季节,用人单位有义务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具体形式包括:调整工作时间,错开高温时段;工作场所安装空调、电扇;发放高温费;为员工提供饮品和药品等。在防暑高温上不许搞“双重标准”,只要单位与职工建立了劳动关系,正式工、临时工应一视同仁。

  休假:还没有明确规定

  有不少市民认为,气温超过35℃,各单位就应该给员工放假。记者了解到,对高温季节是否应该增加午间休息或休假,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有关行业和地方有相应的规定或传统做法,比如上海市对高温季节的户外工作,规定除了急需抢修、抢险施工作业等特殊情况外,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应当在11时至15时暂停户外施工。

  重庆对此也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其中包括“每年5月至9月期间,用人单位应当向从事露天工作和室内高温工作的劳动者免费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饮料”、“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高温天气必需的劳动防护设施和用品,并加强对劳动防护设施和用品的维护和管理”等内容。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1960年7月1日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是目前唯一一部高温劳动保护法规,《暂行条例》规定:“夏季露天作业工人和农民,应使用宽边草帽或斗笠和白色宽大的服装。夏季田间作业,应在适当地点建立男女分设的简便厕所。”记者了解到,哈尔滨市现在也没有统一的地方性法规规范这件事儿,各行各业虽然都面临防暑降温问题,但主要还是靠“家规”主事儿。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