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珰奈湿地”的最后疯狂 扎龙核心区生存调查之四
2008-06-22 12:42:15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2日讯 题:“珰奈湿地”的最后疯狂 扎龙核心区生存调查之四

  鱼少了,鸟少了,苇子少了,荒漠化的土地多了。资源锐减,生活在扎龙湿地核心区里的人们有着最深切的感受。一方面国家采取补水、降污、退耕还湿等积极措施进行补救,而另一方面有人却在继续向湿地纵深开发要效益。

  “珰奈湿地总面积3.7万公顷,是目前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保存相对完整的原生湿地之一,占扎龙湿地(核心区面积)的80%以上……”

  这是有关旅游网上的一段广告宣传词。

  “珰奈湿地”与扎龙湿地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所谓“珰奈湿地”其实就是扎龙湿地核心区的一部分,位于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内。

  从扎龙湿地母体里分离出来、单挑门户的“珰奈湿地”其实不过是在炒作一个概念,其目的是将扎龙湿地核心区位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一部分湿地面积“打造成旅游精品”,成为拉动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

  掩耳盗铃:

  指“扎龙”为“珰奈”

  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李长友告诉记者,这块被开发的湿地旅游景区位于扎龙湿地核心区内。其景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在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具体位置在烟筒屯镇珰奈村后地房子屯附近。

  当地政府为了依托珰奈村后地房子屯开发旅游,将其命名为“珰奈湿地”。

  5月13日,记者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城乘车出发,半个多小时就到达了珰奈村后地房子屯。远远就能看到湿地里修建的亭台楼阁,近处是一座假山,山体石壁上雕刻着“珰奈湿地”四个大字。

  导游小姐告诉记者,这里的门票是60元每位。游玩的项目包括游船、看百鸟园和看鸟类表演。

  导游强调,“这些鸟可都是从湿地里捕来的,纯野生的鸟。”

  “有丹顶鹤吗?”

  “当然有,不过还得等几天,现在来玩的人太少。”

  知情人告诉记者,珰奈湿地旅游区建于2005年,其又名为“珰奈湿地人居生态村”,隶属于烟筒屯镇。

  开发建设之初,珰奈湿地旅游区因为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接待能力差,常因吃饭和住宿问题让游客不满意,当地政府于2006年启动了二期工程,二期工程修建了百米购物长廊、万米百鸟园和鸟类表演场三个景点。今年,该景区又投资300多万元,启动三期工程建设。将景区向湿地深处延伸,工程内容包括建2500米栈道、龙舟码头、水上娱乐中心(脚踏船、水上汽艇)等设施。

  知情人告诉记者,三期工程将于今年6月末完工,届时,可达到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的规模。

  为了吸引游客,当地政府在广告宣传上还巧借扎龙之名,宣称:珰奈人居生态村位于扎龙自然保护区“腹地”,但比扎龙自然保护区还要“原生态”。

  据李长友介绍,珰奈村后地房子屯已经被列入国家移民搬迁之列。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是禁止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李长友说,“一边在千方百计从湿地移民,一边却在加紧时间大搞湿地开发。看着让人痛心啊!”他接着说道:“我们曾经多次下过通知,要求珰奈湿地旅游区立即停止在扎龙湿地核心区进行的一切旅游开发活动。可是,当地政府置若罔闻,我们也无能为力。毕竟我们不能跨区域执法。”

  退化的资源:

  10年之内缓不过来

  烟筒屯镇是一个资源型乡镇,其优势产业是畜牧业,占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其次是渔苇业、种植业。当地政府的一位干部说,这些产业都是在“啃资源”。

  现在,湿地旅游业成了该镇经济新的增长点,而增长的方式,仍是继续向湿地资源伸手。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资源型乡镇,这一发展思路似乎形成了共识,要实现经济增长,只有向湿地纵深开发要效益。

  “这样的做法无疑于自掘坟墓!”专家指出,扎龙湿地生产力的下降与长期以来过度和不合理开发利用有重要关系,而为增加经济收入可能进一步加大开发利用力度,陷入越破坏越贫穷、越贫穷越破坏的恶性循环。

  而当地社区经济陷入困境,贫困人口不断增加,其结果必然带来更大的环境压力,使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更加突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十分不利。

  据鸟类专家郭玉民介绍,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是繁殖地鸟类,与越冬地鸟类不同的是,繁殖地鸟类对人类活动有强烈的排斥性,对人类活动干扰的承受能力十分有限,特别是鹤类等大型水禽有占区营巢的习性,每对繁殖鹤的领地要2平方公里左右,所以更需要大的足够的生存空间。目前的问题是,人类活动遍布湿地中的每个角落,鸟类生存空间被挤占和剥夺,直接破坏了鸟类生境和必要的生存条件。

  有关专家学者通过对扎龙湿地综合调查得出结论:长期的不合理地过度利用加上自然灾害,扎龙湿地自然资源严重退化,生物资源量平均减少了70%。

  专家断言:从目前看,10年之内扎龙湿地的鱼类资源不会得到恢复;芦苇和羊草资源也不会恢复且可能还要继续退化。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