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饶河县实施“五新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8-07-06 08:58:5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常永龙 高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6日讯 饶河扎实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

  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发展新产业。饶河县立足县情实际,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来抓,依托自身生态优势,面向市场需求,积极发展新产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一是发展绿特色产业。以绿色出口蔬菜、北药种植、食用菌、东北黑蜂、珍贵毛皮动物养殖等绿特色产业为重点,积极扶持培育县域优势主导产业。2008年全县无公害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发展到70万亩,绿色蔬菜1.2万亩,发展北药种植1.4万亩,狐貉养殖5.6万只,黑蜂3.2万群。二是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饶河县结合发展现代农业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科学构建农村产业体系,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共有蔬菜、北药种植、特色养殖等各类专业村28个,占全县村屯总数的35.4%。三是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坚持抓龙头、抓基地,以农副产品、饮品、山特产品等生态型企业精深加工为重点,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扩大生产规模,推进产业化经营格局。

  以整治农村环境为突破口,创造新环境。饶河县新农村建设以整治环境为突破口,着力改变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一是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年初以来,全县组织实施以环境整治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春季会战,深入开展“四清、三改”工作,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共清运垃圾2400余吨,清草垛1360余处,改厕209所,使全县村屯的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二是开展村屯绿化工作。全县以“四旁”绿化建设为重点,实施村屯绿化工程,全面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的新农村。2008年全县村屯绿化植树9万珠,绿化面积1018亩,试点村“四旁”绿化率达到100%。三是开展村屯美化、亮化工作。深入开展以美化、亮化为主的村屯环境整治工作,提高美化、亮化水平。2008年全县村屯种植花草面积1.2万平方米,12个省级试点村安装照明路灯158盏。

  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建设新设施。饶河县把“三项工程”建设作为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切实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实施村级综合活动场所建设工程。今年全县投入340万元,用于42个村级综合活动场所的新建和11个场所的维修,资金全部由县财政承担。目前工程已过半,预计7月末全部完工,届时全县79个行政村全部拥有综合活动场所。二是实施通村公路硬化工程。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建设资金,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县248公里的未硬化通村公路建设任务。2008年已落实96公里通村公路建设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10月末完工。三是实施泥草房改造工程。改造资金以村民自筹为主,通过整合部门资金,以财政补贴一部分,对上争取一部分,银行贷款解决一部分等办法,切实解决改造资金不足问题,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部完成全县泥草房改造任务。2008年全县计划改造2826户,新建砖瓦住宅面积22.04万平方米。

  以培育新型农民为载体,树立新风尚。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为载体,为新农村建设积蓄后备力量。一是开展农村科技培训。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到乡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通过文化大集送信息、送技术、送资料等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类生产信息。截止目前,全县共培训农民1.2万人次,发放资料2万余份。二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整合扶贫开发、劳动就业等相关部门资源,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现已举办各类培训班27次,培训人数1800人。三是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进行培训。重点对村干部、村民理事会成员、专业协会负责人等进行培训,调动他们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作为参与者和组织者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目前,已举办三期培训班,培训346人次。四是对农民思想道德进行培训。在村屯中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以调动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为手段,创建新机制。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建立良好工作运行机制,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住村两委班子换届契机,组织好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和村民委员会直选工作,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在试点村推广两委班子+协会的模式,有效发挥基层组织核心作用。二是组建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村民理事会。完善村民理事会议事章程,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全县79个行政村建立村民理事会56个,试点村达到100%,它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三是组建为民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倡导农民组建为民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引导他们开展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拓宽服务领域,提升合作社经营水平。目前,全县共成立了各类专业合作组织36个,其中12个省级试点村中成立农机合作社、养殖协会及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5个,在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