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手艺精细 40张伪满纸币糊成“烟笸箩”
2008-07-08 11:20:3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金 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8日讯 近日,哈尔滨市钱币博物馆内增添了一件稀奇的展品:一个用40余张伪满纸币糊成的“烟笸箩”,其独特的材质和精细的手艺令参观者惊叹不已。

  这个“烟笸箩”有脸盆大小,口径约50公分左右,里面用白纸糊成,然后在表面贴上纸币,看上去花花绿绿的,既美观又干净。根据“簸箕”内的残留物质推断,是主人当年为了装烟叶而制作的,距今至少70余年。

  记者数了一下,“簸箕”外面贴的纸币都是由“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面额从5角、1元到10元不等,总面值约60余元。保留完整的有36张,还有部分残缺无法辨别面额。记者注意到,纸币呈草绿色或红色,中间有舵盘状的图标,是伪满洲国的“国徽”。纸币四周有祥云和龙的图案,中间有一古装人物,类似年画上的财神。

  据钱币博物馆的专家介绍,这些纸币大都是由伪满洲国“中央银行于康德二年(1935年)发行”的。当年发行的货币面额有5分、1角、5角、1元、5元、10元、100元和1000元共8种。因100元券背面图案是一群绵羊,所以这套伪满洲国发行的货币又被百姓们称为“绵羊票子”。

  由于“绵羊票子”迅速贬值并作废,百姓就成捆地用其引火。也恰恰因为贬值,导致1元面额以下的纸币发行量小,目前存世不多,因此市场交易价格相对较高。同时,纸糊“簸箕”的手艺现在也不多见,从其坚韧程度来看,制作者当年颇费苦心。因此,这个纸币簸箕对研究当时民俗和钱币等方面的历史都有重要意义,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