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主动性欠缺技校实践不足 企业高薪聘不到好技工
2008-07-18 09:15:18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张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8日讯 锅炉检修工、数控车工,就是这些在不少人眼里“不咋样”的“蓝领工”,年薪居然超过了10万元。近年来,哈尔滨市技工人才工资水平全线攀升,即使高薪也难招到好技工。而另一方面,哈尔滨市职业学校却出现“断流”,招生困难。社会上“重”学历而“轻”职业教育的思想,凸显出技工人才的严重匮乏,而大多数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发展中的老工业基地哈尔滨迫切需要“蓝领工”,当技工,也能捧上金饭碗。

  主动选技校的不足40%

  中华职教社哈尔滨市分社对2007年就读职业学校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的调查资料显示,学生及其家长主动选择职业学校的不足40%,其中,学生主动选择职业学校的为15%,家长主动选择职业学校的占23%,因学习成绩不好或家庭贫困选择职业学校的占60%。对此,哈尔滨市政协委员高宏认为,受“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影响,使得社会上存在着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现在随着高校扩招而产生了“催化效应”,这种现象将进一步升温。

  实习设备少学生难实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家长学生对学技术当工人不认同外,哈尔滨市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弱,也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记者从哈尔滨市教育局了解到,哈尔滨市中高等职业院校共有85所,中职类78所,高职院校7所,但职业学校的综合性实训基地至今为零,哈尔滨市没有一所职业学校在国家达标立项。

  记者走访了哈尔滨市部分职业学校发现,由于受场地、设施所限,现有教学实践培训设备无法满足学生实际操作需要,几十个学生围着一台机床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技术重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而学校的实践基地小,我们每学期只有两个星期的实践课。为能学好技术,我们只能凭关系自己寻找实践机会。”哈尔滨市道外区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王志嘉对记者说。

  哈尔滨市政协关于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也显示,对比国家相关规定,哈尔滨市中职学校占地和建筑面积标准不达标的占63%,市属中职学校中没有校内实习基地的占49%,没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占58%。2006年我省批准哈尔滨市建设的1个综合性、2个区域性、12个专业性实训基地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在哈尔滨市市属中职学校中,半数以上学校专业课教师数量未达到标准,80%的专业教师没有专业实践经验,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课教师人数偏低。

  3.5:6.5职普招生比例失衡

  “国家规定,职普招生比例标准为1:1,但哈尔滨市为3.5:6.5,教育结构性严重失衡。”针对哈尔滨市职业教育发展缓慢,难满需求的原因,政协委员一语道出症结。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哈尔滨市职业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的不均衡发展,让技术工人成为冰城的稀缺品。

  政协委员高宏认为,哈尔滨市高职发展中推行的“三不一高”,即不迁户口、不发教育部统一签发的毕业证书、不发派遣证、高收费政策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发展。在招生程序上,实行普高先招、中职后招的办法,也带有明显的“厚此薄彼”的色彩。这些做法,对职业教育产生无形的压力和消极影响。而哈尔滨市今年在计划招生中,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增加了1700名,这使职业教育学校招生更加困难,使职业教育相对更受冷落。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