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4日讯 今天出版的《黑龙江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全文如下:
一位外地来哈尔滨避暑的游客走前扔下一句话:哈尔滨确实挺洋气的,只是个别地方不太干净,灰尘大,垃圾多。
随意的一句话,道出了我们城市管理中的一个大问题。的确,别说外来客,就是我们这些本地人也深有体会。这些年来,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楼高了,路宽了,但与此同时,市容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个别街路尘土飞扬,露天烧烤乌烟瘴气,制假小广告泛滥成灾,宠物街头随地便溺……脏乱现象随处可见。
市容市貌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最直观的反映。良好的城市形象,对内是亲和力,关乎到百姓生活质量,对外是吸引力,体现出城市的软实力。而我们的一些城市,既与打造“适居城市”的发展要求相去甚远,也不利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就好比一个人,西装革履却不重个人卫生,蓬头垢面,形象马上大打折扣。
剖析症结,与我们重建设轻管理的发展思路不无关联。正是由于建与管脱节,造成城市越建越大,也越来越脏乱,以至于出现摩天大厦与脚下垃圾堆“交相辉映”的不和谐场景。一些发达国家的城镇,建设规模并不大,街路也很狭窄,之所以让人流连忘返,重要一点就是管理到位,市容清新宜人,近乎纤尘不染。可见,城市之美,不在于栽植了多少名贵花草,更不在于盖起了多少高楼大厦。干净整洁就是一种美,就是一种吸引力。
作为省会的哈尔滨市,并不缺少成为一个美丽大城市的潜质,甚至堪称一个“美人”坯子。关键是,管理者能否意识到市容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拿出切实有效的举措来。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针对重点区域打攻坚战;另一方面,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科学规划,标本兼治,探索出一整套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的新模式,避免“一阵风”。
干净的城市,才能称得上美丽。奥运会、大冬会召开在即,我们应抓住契机,掀起一场“净化环境、美化家园”的全民创建行动,让省城的天蓝、水清、树绿,每个市民都生活得舒适开心,外来的客人不再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