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7日讯 题:深化三省一区“三农”合作——访沈阳市政协主席刘雅琴
记者孙晓锐
![]() |
刘雅琴 |
“三省一区地缘相近、气候条件相近,经济结构却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在农业经济方面,差异性与互补性较为明显,加强区域合作的空间广阔。”沈阳市政协主席刘雅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发展论坛上提出“深化三省一区‘三农’合作,实现互利双赢,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策之计。”得到了与会者一致赞同。
刘雅琴告诉记者,沈阳市与三省一区在“三农’工作中就有许多可以合作的领域。“比如,在粮食产品加工领域,沈阳市以金实豆业、中粮集团为代表的粮食加工企业实力很强,可与吉林、黑龙江等地的粮食大户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好两省的大豆、小麦、玉米等资源;在畜产品加工领域,沈阳市现有全国知名的蒙牛、伊利等大型的乳制品加工、禾丰饲料、沈北新区雨润集团等企业,可利用黑、吉、蒙等地的的乳产品、饲料、生猪等资源,通过互利合作,共同打造品牌,扩大市场;在林产品加工领域,沈阳市新民境内有世界五百强之一的金光集团建设的木浆和纸张加工项目,法库县有文成木业等大型木材加工企业,可广泛利用黑、吉、辽的林木资源和黑、吉、蒙等地广阔的地域资源建立大型的速生杨树原料基地;在农产品的出口创汇领域,沈阳市的农产品资源丰富,可通过三省一区的口岸,充分利用其中介作用,把农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
如何促进三省一区在“三农”方面的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刘雅琴建议,建立政府间“三农”工作的战略性协作关系。政协之间和农口部门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对话机制,定期开展论坛、联席会议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在农业领域建立“政府推动、企业运作”的市场化合作机制,各主要城市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其他城市投资企业对等优惠和支持;建立流通市场与产地之间的协作关系。东北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可以以“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为载体,将参与承办的城市扩展到东北地区各主要城市,并通过联合举办一些大型的招商会、博览会、投资洽谈会等,形成三省一区强势城市联盟,为“三农”做贡献;建立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合作关系。三省一区合作方式应该灵活有效,可以互为基地互为龙头,比如以沈阳市为龙头、兄弟市作为基地,搞肉食鸡加工和乳产品加工;以兄弟市为龙头,沈阳市作基地,搞蔬菜、水果、粮食产品出口等;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互间的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协会可以打破管理界限和区域界限,进一步密切特色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合作,实行跨区域间的民间合作与协作,打造区域性品牌,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也可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等切实可行的措施,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共谋金融合作与发展,各市应在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业保险、小额信贷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实现互利合作,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