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滩涂开荒“挤兑”承包田 人为损失谁来埋单
2008-08-01 14:08:33 来源:东北网-农村报  作者:杨文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日讯 突如其来的一场降雨过后,宝清县平原镇部分村屯万亩农田被淹,部分田地绝产或半绝产;然而在主泄洪区内私自开垦的滩涂地上却是一片绿油油,农民们究其原因——

  “俺做梦也没想到,连续两天的大雨,把我承包的3垧多地一下子变成了汪洋,种的大豆也全部绝产。”宝清县平原镇新城村东进屯村民杨桂军一脸无奈地诉说着,“已经80岁的老父亲本来就一身病,一看本来丰收在望的豆地,被雨水没过豆稞,当场就昏了过去。去年豆价上涨,今年春种前,我特意向亲朋好友借了款,承包了村里的机动地,本想掏一把,谁成想却‘砸’进了两万多元。”

  7月22日,新城村村民向本报反映自己农田被淹,耕地中的积水无法排放,其主要原因是县里一些主管部门及个人在河道的坝内开垦土地种植农作物影响泄洪,而强排站在雨量加大时没能及时排放,却将大河水排入支干小河流,对上游洪水形成“顶托”,使农田雨水无法排出,形成“倒灌”,造成农田雨水排放不畅,部分庄稼绝产。

  24日,记者在东进屯受淹耕地看到,大雨虽已过去近一周,但仍有雨水滞留在农田中,受浸泡的大豆叶儿已变黄,根系腐烂,散发着一股霉豆的味道。不少村民仍在地中为排出积水而忙碌着,有的农民在地头掘土挖排水口,或者用排水泵不停地抽水。与东进屯一条土道相隔便是东发村村民的耕地,景况如出一辙。

  村民刘亚新介绍,16~18日连续三天的间断降雨,使低洼地块有少量积水。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位于一支干(排泄渠)上游与同大河(又称挠力河)交汇处的水闸门没有关闭,本应流入同大河的水全部排入支干河流,致使洪水倒灌农民耕地。

  而此时的同大河水势平稳,水位不高,为什么不泄洪到此河呢?刘亚新道出了原委。早在几年前,宝清县一些部门和个人在河坝内滩涂地围垦耕地,这些开荒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庄稼,不许雨水往主泄洪区内排放,致使应流入同大河的水全部排入支干的小河流中,而支干下游修建的强排站未能及时有效排水,致使周边村屯农民的承包地大面积被淹,部分耕地绝产。

  记者顺着泥泞的土路步行几公里来到同大河坝上看到,紧邻东进屯一侧的坝内滩涂上被开垦成一块块庄稼地,大豆长得绿油油的,与坝上受淹的大豆判若两物。村民说,仅东进屯界内种植的农作物就有3000余亩左右。这些滩涂地都是一些有“背景”的人开出来的,然后他们把这些地转包给他人,从中获利。令村民更加气愤的是,坝上农民承包地受淹时,这些人却用挖土机在自己的“承包地”四周垒起土坝。村民想在此决口放水时,双方发生对峙,村民只好往一块放牧地放水。

  据知情人介绍,在河坝内开地种庄稼的现象早就存在,最近呈愈演愈烈之势。“一免二补”政策出台后,耕地日显“金贵”,更助长了这种现象蔓延。当地村民就此情况多次反映到县里主管部门,却迟迟得不到扼制。据知情人介绍,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在泄洪区内开地者都是一些有头有脸的人。如果这种现象被制止,一些部门的财路就断了。

  记者在平原镇政府呈送县政府的受灾报告中看到,7月16~18日的降雨,导致全镇19个村屯受灾,受灾农户达3887户,农田受灾面积13.7万亩,其中大豆绝产面积近5万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黑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有关条款规定,禁止在行洪河道内种植阻碍行洪的高杆作物。面对这纸规定,村民不解的是,天灾不可避免,“人祸”还给我们的伤口上撒盐吗。农民们说,今年过年时我们屯里的农民恐怕就是年夜饺子都吃不上了,我们因人为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谁来“埋单”。

  大雨过后多日,农民宁明亮的80亩豆田里仍存有没膝深的水。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