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3日讯 一次,群众向双鸭山市“行风热线”反映市区煤场污染环境问题,市纠风办立即责成市规划局、煤管局、环保局等部门联合开展调查研究,限期解决。在几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该市迅速启动了市中心区43家煤场向边远城区搬迁工程,仅用了9个月就解决了30多年来影响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痼疾。
双鸭山市“行风热线”节目2003年5月正式开播,是一档大型的政风类互动直播节目,也是我市传媒一个响当当的名牌栏目。五年风雨路,携得彩虹归。五年来,“行风热线”共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近万个,各部门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3000余件,实现了咨询答复率、反馈率100%。“行风热线”作为广播新闻舆论监督热线直播类节目,逐步办成了沟通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民心线、连心桥,服务站、监督岗,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助力器。
彰显媒体优势,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市“行风热线”开播后得到市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强烈关注。为了满足群众需求,“行风热线”把播出时间延长为90分钟,“热线”由1条增加到5条,直辖四县全部开办了热线栏目,市广播电台、《双鸭山日报》、电视台、有线台等几大媒体联动,形成了一个沟通反馈时间更充分、渠道更广泛、形式更灵活开放的立体式良性互动平台。“行风热线”不断听取群众的建议,内容由当初的以政策咨询解答为主,逐渐发展为政策咨询、问题投诉、意见建议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联系反馈平台,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不推诿,不敷衍,不搪塞,做到事事有回声、件件有结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热线“连心桥”的作用,市纠风办组织开展了“行风热线”进乡村、进社区、进厂矿大型户外直播活动。在热线进社区户外节目中,由市长、市纪委书记、人大副主任等领导带领《行风热线》栏目组和市建设局、劳动局、沉治办等14个职能部门走进岭东区北山社区,现场解答和处理了观众和热线电话提出的涉及养老保险、房产交易、沉陷区治理等22个问题。
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问题及时解决
为了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快速有效地解决,“行风热线”健全完善了立行立办制、限时办结制和督办反馈制等工作机制,建立了热线电话受理制度、记者跟踪采访制度、热线宣传报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等。
每期“行风热线”节目直播,各参加单位的主要领导必须到直播间回答听众的提问与咨询,其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全部在岗待命,对于群众提出的可以马上解决和处理的问题,立行立办,马上落实。
对“热线”中群众提出的问题,市纠风办都纳入督办反馈体系之中。每期节目播出后,市纠风办都要派人到现场了解群众提出的要求和问题具体解决情况,并将处理结果在下一期节目中反馈给广大听众,同时,《双鸭山日报*百姓周刊》、《双鸭山电视报》、《双鸭山矿工报》和电台每周五的《清晨聚焦》节目定期向群众反馈办理情况。
五年来一直收听节目的热心听众朱女士说,“行风热线”以特有的亲和力走进寻常百姓家,让百姓了解了政策法规,理解了政府工作;热线电话给群众讲话的机会,不用坐车跑路就能直接与领导交流沟通,这是一个公开的空中平台,百姓能够体会到党委、政府领导真诚的亲民爱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