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个人合作建房艰难前行 开工尚无明确时间表
2008-08-13 16:06:3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任清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郑州市的个人合作建房在质疑声中“曲终人散”,这不禁让市民对哈尔滨的合作建房的前景感到一丝担忧。那么,哈尔滨市的个人合作建房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现在走到了哪一步?接下来的前景会怎样?会不会重蹈郑州的覆辙呢?

  昨天,哈尔滨市个人合作建房的发起人葛建军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与一开发商合作,并成功拿到土地,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审批,什么时候能够审批下来还不好说,因此真正实现破土动工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表。另外,由葛建军发起的冰城个人合作建房组织已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接下来的工作将会以开发公司的名义出现,这样在操作程序上会更方便顺畅。

  相关手续正在审批中

  据葛建军介绍,从最初的酝酿,到去年4月的房展会打出“个人合作建房”的旗号,到身边聚拢一批“忠实”的参与者,到考察土地,再到申报手续,前前后后已经近两年的时间了,在此期间尝到了不少酸甜苦辣。在个人合作建房组织成立之初,他们曾就“拿地”、跑手续、建房等问题研究了很多变通的办法,包括与开发商合作、参与烂尾楼的拍卖等等,但最终都因资金、资质等多方面的原因而“流产”。他们曾经相中的一块地如今已另有其主,这让葛建军等人多少感到有些遗憾和无奈。

  “我们一直在努力,但具体操作起来的难度远远出乎当初的想象。”不过,葛建军仍然很乐观,其一,规划正在审批,就有希望,如果顺利,年内“开槽”不是没有可能;其二,参与合作建房的人一直对他很支持和信任,这让他感到很欣慰,也有了动力;其三,合作建房引起各方关注,这本身就是件好事。

  注册开发公司为集体谋利

  据葛建军讲,去年年初,哈尔滨市房价大约是建筑面积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和国内一些城市比较,这个价格不是很高,但不少购房者已感受到高房价的巨大压力,而合作建房将有可能打破高房价的“坚冰”,实现低房价的梦想,这无疑给很多打算买到便宜住房的市民带来一线希望。有人预计,如果合作建房真正能够实现,房价将会达到“市价”的八折,甚至七折。因此,葛建军合作建房的大旗刚一竖起,就有超过2000人表达了关注、希望加入的愿望,其中200多人成了合作建房的“铁杆”支持者和参与者。

  按最初的设想,葛建军希望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家集资“拿地”,再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如果这种办法行不通,就退一步,可以考虑与开发商进行合作。有人质疑这种方式不是真正的合作建房,而是变相“团购”,或者说是“定向开发”,葛建军本人也承认,最初的做法有些超乎实际,还不是很成熟,有些想法看上去确实“涉嫌”团购,但团购也好,“定向开发”也罢,最终的目的都是一个,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合作者省钱,花较低的价格买到称心的住房。葛建军表示,重要的是让消费者在合作中享受到了更低的房价。至于采取何种方式、别人怎么说并不重要,自己也不是很在意。

  在摸索了近一年的时间后,葛建军等人考虑注册自己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大家一起来做股东,共同搞开发,共同受益。虽然也有人说,这么做就成了房地产商搞开发,不再是“个人”合作建房,但葛建军认为,自己不是在“作秀”,成立公司只是为了在一些审批程序上更合乎规定,更顺畅,他们仍在为盖自己的房子而努力忙活着。

  采访中不少市民对“曲线救国”方式的个人合作建房表示认可。有市民说,对普通百姓来说,大家最终希望得到的是买便宜住房这个结果,而不是“自建”这个过程,因此,只要能让大家住进满意的房子,用什么方式无关紧要。

  房价会比当初预想的高

  成功“拿地”是个人合作建房的一大难题,被称为个人合作建房的“拦路虎”。据葛建军讲,目前,他们成立的开发公司已经拿到了工商执照,其他手续还在审批中。而与一家开发公司的合作也很顺利,建房项目已确定在二环内香坊区的某地,该地段已实现了净地。葛建军讲,与开发商合作可以少走不少弯路,而且开发商已拿到了土地,这样合作建房者不用再考虑“拿地”这一难题,省下不少时间,风险也会小很多。目前,住房建设规划正在报批中。因为参与者已知道了自己未来的房子要建在哪里,因此很多合作者都与葛建军保持热线联系,盼着自己给自己盖的房子能早一点开工建设。葛建军承认,由于前后运作了一年多的时间,原材料、人工成本等都在上涨,预计即使房子盖好了,也要比最初预想的建筑面积每平方米3000多元的价格多出很多。但葛建军等人还比较乐观,房子一旦建成,肯定要比周边的房价便宜很多,这也是参与者们认可和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合作建房许多难题待解

  市经济研究所房地产研究中心于占成认为,国内不少城市都兴起了个人合作建房热,通过某种方式让百姓买到低价的房子,这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目前由于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存在着法律和监督盲点,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另外,个人合作建房团体是一个临时聚合在一起的松散的组合,缺乏凝聚力和资金实力,大家对房地产专业领域都不会很熟悉,甚至一些人就是“门外汉”,只盼着买到便宜的房子,而对各种风险和困难估计不足,不够充分,大家在一起能合作多久,合作到什么程度,最终能否成功,在房子盖好之前还都不好说。

  业内人士表示,花较少的钱,建自己希望拥有的房子,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愿望,但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合作建房成功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个人合作建房面临不少困难,比如资金、监管、拿地、社会资源等,可以说“问题一箩筐”。2003年,个人合作建房在全国一些城市悄然兴起,但实际操作中都受到了资金、土地、政策等问题的束缚,虽然有的城市个人合作建房有所“突破”,但实质上仍是“团购”、变相商品房买卖、定向开发、“合作买房”等。另外,国家目前还没有就合作建房形成一套规范、完善的法律法规,个人合作建房的发展是一个政策法规的盲区。对此,也有专家提醒,合作建房一旦在开发过程中出现问题,参与者的利益极易被侵犯,且得不到补偿。而且,建设部有关官员就针对全国各地兴起的个人合作建房明确表示,要警惕一些人打着合作建房的幌子搞非法集资。

  新闻链接:据了解,个人合作建房最早在2003年前后在国内悄然兴起,但由于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且受到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的限制,一直无法取得突破。哈尔滨市首个个人合作建房组织是去年3月成立的。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