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八月龙江丰收在望 我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纪实
2008-08-19 10:43:0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谷岩 张桂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9日讯 8月的龙江大地,郁郁葱葱,风过处,谷满稻香,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今年的粮食生产是在遭受严重春旱、农资大幅度涨价、个别粮食品种价格偏低、苗期低温多雨寡照等多种不利因素交织情况下进行的,眼下的丰收景象实属来之不易。”

  记者从省农委了解到,按照农业部部署,年初我省即把高产创建作为粮食生产的主旋律,全面落实“十个一”工作要求,通过政策、技术、物质有机配合,综合技术组装配套,力求粮食生产实现新突破。正是在高产创建活动的带动下,今年粮食生产不但克服了多种不利因素,夺取了春耕生产战役全面胜利,还把各种作物都种在了丰产期,夺得了近年来最好的苗情。全省粮豆薯播种面积16482万亩,比上年增加790.8万亩,其中水稻3678万亩,增加134.6万亩;增幅列四大作物之首。

  省市县三级联创目标800亿斤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是农业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证粮食供给安全而在全国范围搞的一项重大活动。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我省担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而由于地处高纬度旱作农业区,粮食单产低,增产潜力大。因此,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对我省的意义更大。从一开始,省委、省政府及各地各级领导就高度重视创建活动,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创建,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创,全省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同建。

  为保证粮食高产创建工作顺利实施,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发了《2008年全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制定下发了《全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考评工作办法》,对创建工作实行指标量化管理,不达标的取消下年度创建资格。各地纷纷将创建工作由农业部门业务工作提升到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层面,定示范区、定面积、定产量、定奖惩。

  春耕前,我省选择了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39个县(市、区),围绕玉米、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五大主要粮食作物全面实施高产创建活动。从目前长势看,全省2919万亩高产创建面积平均亩产可比上年提高10%以上,增加粮食产量20亿斤以上。如果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通过高产创建带动辐射,全省粮食总产可跨越800亿斤新台阶,再创历史新高。

  高产模式托起丰收梦

  为充分挖掘科技在创建工作中的潜力,我省将高产创建的主攻重点定位在加快技术创新,走内涵挖潜的创建路子。

  玉米小垄密植、通透密植栽培,水稻旱育稀植标准化、新基质旱育秧、“三化一管”栽培,大豆窄行密植,“垄三”栽培,小麦“早高密”、“两秋一密”栽培,马铃薯大垄密植栽培——五大粮食作物的十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在创建中大显身手。

  依托农业科技共建、场县共建、丰粮工程、科普之冬等载体,全省各地采取办培训班、专家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有效形式,自上而下开展各作物高产技术培训,使每个创建农户都有一个掌握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的明白人。

  全省各级共成立专家组和技术指导组465个,其中省级抽调35名专家组成五大作物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建立了首席专家负责制,巡回指导。每一块高产创建田都有技术负责人,全程为高产创建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这些专家在春播抗旱保种、5月苗期战低温、7月下旬防水稻冷害病害三个关键时段,发挥了巨大作用,最终夺取三大战役胜利,确保了高产创建作物生产安全。

  在各级政府和农业战线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各创建示范县、乡、村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其中优质专用品种率达到9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75.3%,创建区亩肥料投入比非创建区提高15%以上。

  得力措施换来丰硕成果。今年全省水稻首次实现了不育5月苗、不插6月秧,各种作物都种在了丰产期;粮食生产标准质量为近年来最高。同时,还涌现出玉米通透密植吨田建设、玉米覆膜及膜下滴灌、水稻两段式育苗和钵体育苗摆栽、大豆平播垄管窄行密植等一大批创高产典型群体。

  多渠道投入助规模创建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也是实施高产创建的主体。为激发调动农民参与高产创建的积极性,我省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在3月底前,全省五大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面积就全部落实到农户和地块;首批4项80多亿元的补贴资金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中央新增的补贴资金和其它各项农业专项也做到了及时发放。省财政还专门安排了500万元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经费,重点用于粮食高产创建核心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高产创建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各创建县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等办法,大力发展高产创建专业乡、专业村;最大限度地挖掘财政支农资金潜力,在新技术推广、抗旱水源工程、水稻大棚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涉农金融部门调整存量,扩大增量,努力增加信贷规模,优先支持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各创建县组织和动员各级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垫付、赊销生产资料等形式,加大对高产创建基地的扶持力度。

  据统计,全省各地共培育高产创建专业乡、村176个,一些乡村还实现了整乡整村推进;千亩以上连片规模创建区达1483个,其中万亩以上集中连片高产创建区达到840个;市县财政共投入高产创建资金5.45亿元;涉农金融部门投入购买农机具、抗旱水源井建设等高产创建资金达到17亿元。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