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日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调整,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9年,佳木斯市粮食总产量达到5536万公斤,比1976年增长了15%;到了2007年,该市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82.87亿公斤,比1989年增加了150倍。
以订单农业推动规模化发展,既保证了粮食产量,又提高了农作物的科技含量。今年,佳木斯市委抓住全省建设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的良好机遇,把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作为全市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核心区建设工程推进组提出:规模化是实现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标准化的必然要求,没有规模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抓住了规模化就牵住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牛鼻子”。
1979年以后,农村经济体制开始改革,实行计划生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农民生产经营有了自主权,为发展商品生产创造了比较宽松的条件。各村屯依据自己的优势,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农村经济收入显著增加。佳木斯市农业总收入1989年比1983年增长4.5倍,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86元,分别比1978年和1983年增长6倍和1.4倍。
近几年,该市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将新农村建设工作列为全市重点工作进行专项推进。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感召下,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111元,比1989年的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4.64倍。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