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重视三农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08-09-08 11:15:4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焦明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8日讯 省委书记吉炳轩近日在齐齐哈尔市调研时强调,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拿出更大的力量,进一步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要开阔思路,克服困难,促进企业扩能增效;要一天也不放松地抓好大项目、新项目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9月2日至5日,吉炳轩同志先后到甘南县飞鹤万头奶牛示范牧场、兴十四村、讷河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洽洽食品有限公司、鸿源油脂有限公司、美庐乳业有限公司以及扎龙自然保护区、明月岛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调查研究,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交换意见。

  吉炳轩同志在调研时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培育现代农民,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省地方和农村各级党组织的首要任务。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整个国家全面的小康。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倍加关注的最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拿出更大的力量来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经济是第一位的。经济是基础,经济工作上不去,农民收入提不高,就没有力量进行新农村建设。发展经济首先要把粮食生产抓好,完善水利设施,推广大型机械,实行科学栽培,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各类作物品质,不断提高种植业的效益。同时要搞好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第三产业,多门路、多渠道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吉炳轩同志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主力也是农民,没有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素质的农民,就不会有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农村各级党的组织一定要把培育现代农民作为十分重要的事情来抓,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技能培训和思想、文化、品德等素质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要统筹考虑城乡发展,积极办好农村公益事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全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去逐步解决教育资源、卫生资源、文化资源等公益性资源城乡配置不平衡问题。新农村建设要注意搞好村镇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做到功能完善,资源共享。当前,要特别注意解决好农民最关心的突出问题。现在看,今年农业丰收已成定局,最迫切的问题就是粮食销售问题,各级政府一定要做好粮食购销工作,确保农民有收入、有较好的收入。秋粮收获以后,要抓好秋耕地、深耕地工作,同时农田水利工程、乡村公路建设、农田林网建设都要及时安排部署。

  吉炳轩同志强调,在农田水利建设上,要重点围绕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来进行,通过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确保五年内全省粮食产量登上一千亿斤的大台阶。我省西部地区十年九旱,干旱是制约农业生产更大发展的主要障碍,解决好抗旱问题,是西部水利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尼尔基水库已经建成,今年要重点抓好已规划的400多万亩灌溉面积目标的水利配套工程建设,渠首工程要尽快开工。在非灌区,还要重点抓好打井、沿江提灌、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工程,下决心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田、高产稳产田,争取农业生产的主动权。水利建设要调动政府和群众两方面的积极性,农村各级党的组织一定要动员和组织农民积极参与水利建设,共同努力尽快把水利工程建设好。

  吉炳轩同志强调,黑龙江要发展,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抓好项目建设。在抓好现有企业提质增效、扩能增量的同时,还要集中精力抓好现代企业项目、高科技项目、能够带动一个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大项目建设。没有项目就没有速度,就没有后劲,就不可能可持续发展。省、市、县都要把抓项目作为一项最紧要的事情,下大功夫去抓、一天也不放松地去抓。没有决心、信心和办法不行,抓项目很难,立项、审批、协调、征地、资金、人才、技术等,都十分具体,处处都是困难,环环都要费心。再苦再难也得搞,否则,说抓发展都是空的、不具体的、不实际的。县域经济也要靠新上工业项目才能真正发展起来,要动员各县都去抓项目,都在抓项目上动脑筋、想办法,形成浓厚的抓项目意识和热烈的抓项目氛围。

  吉炳轩同志说,旅游业不仅是发展经济的一个产业,而且也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所以,发展旅游既是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丰富人民生活的需要。黑龙江的旅游一定要突出黑龙江的特色,搞出黑龙江的特点。黑龙江最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就是美丽的自然生态。大森林、大湿地、大冰雪、大界江、大熔岩、大湖泊等等,都是国内其他省份所不多的。发展黑龙江的旅游必须以保护生态为前提,旅游线路,景区景点建设,景区内的所有建筑物、设施,都不能有伤美丽质朴的自然风貌,只能增色,不能损害,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我们的优势是生态,没有了生态之美,或者损坏了生态之美,也就失去了特色,没有了特色,旅游的开发就失败了。景区景点建设一定要科学规划,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做到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能成为黑龙江的品牌。

  省直有关部门和齐齐哈尔市的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