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尔滨市政协主席邹新生 |
东北网7月30日讯 题:大工业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访哈尔滨市政协主席邹新生
记者 孙晓锐
“这次论坛围绕‘三农’问题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题进行探讨,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统筹联系起来研究,非常符合我们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抓住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问题,将对加快城乡统筹,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哈尔滨市政协主席邹新生开门见山地阐述了观点。
邹新生认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中之重和关键环节来抓,充分发挥大城市大工业的带动作用,把传统农业变为现代农业,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才能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东北经济新格局,才能真正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和倾斜力度,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转移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改变农村,以产业化改造农业、提升农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把构建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新体制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障,才能进一步发挥主城优势、带动市域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只有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才能加快推动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邹新生向记者解释说,振兴老工业基地、解决“三农”问题要严格遵循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围绕加快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逐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邹新生建议,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推动城乡工业化发展。以工业园区开发规划为龙头和先导,依据都市圈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统筹考虑城乡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引导适宜的工业企业向县域经济开发区转移,实现各园区的错位发展,使区域性优势产业和资源向同质园区集聚;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大城市和大工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用现代工业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营企业化;以新农村建设为牵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按照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加强行政区和经济区之间的衔接协调,形成城乡联动发展的生产力布局。积极探索开发区与小城镇“镇区合一”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卫星城、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率先建成具有中等城市规模的功能区;完善体制机制,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建议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财税金融制度,各项经济政策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增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把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作为重点,新增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农村,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在城市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