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8日讯 方正县伊汉通乡伊汉通村毗邻松花江南岸。在这,有块桃李园。每到盛夏,这里的桃李果香四溢,郁郁葱葱,因此吸引众多城里游人来此采摘。经营者王寿福的创业史更是被当地人传为佳话,从蛋鸡养殖到葡萄栽培,从兴办桃李采摘园到如今的旅游度假村,王寿福始终是全县第一人,因此,老百姓称他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说起王寿福的创业史,就必须从养殖蛋鸡说起。1987年,不想靠种地致富的他开始不“安分”起来。他发现搞养殖利润不小,当时饲料价格低,而鸡蛋的价格却达到3元钱一斤。于是,他抓了500多只鸡雏,开始养殖。每日他早起晚睡,精心侍弄。看着一只只“溜光水滑”的小鸡雏一天天长大、产蛋,王寿福乐了。第一年,他纯收入2万余元,成了创业淘的第一桶金。
进入90年代,王寿福发现养殖蛋鸡的农户越来越多。“什么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这是王寿福的“经营理念”。于是,他在1995年放弃了蛋鸡养殖,开始鼓捣葡萄栽培,也是方正县的第一人。做买卖有赚就有赔,这次他没能成功,葡萄栽培成了王寿福“走麦城”的一步。由于葡萄时常不景气,加之没有过硬的葡萄越冬技术,5年的葡萄栽培让他赔了20多万元。
赔钱并没有让王寿福灰心。“这样干不成,咱就干那样。”2000年,王寿福听说吉林有桃李种植技术。“桃李?方正没有干的,准能行。”于是,他在吉林购买了100多棵桃李树苗。为了不再“赔本”,他多次请教园艺方面的专家,攻克栽培技术难题,并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市场行情。有了技术,开拓了市场,赚钱就不成问题了。随着树苗的逐渐长成,开花结果,吸引了不少游人到此采摘。第一年,他就纯收入8万余元。
经过几年的摸索,王寿福发现,来采摘的游人采完就走,很不尽兴。他又开始琢磨,如果能把餐饮、住宿、采摘、游江融为一体,那不就是城里人说的度假村吗?王寿福就是敢想敢干,投入40余万元,方正县第一个由农民兴办的旅游度假村开张了。现在,每到采摘季节游人就络绎不绝,吃喝玩住样样齐全。王寿福感慨地说:“农民兄弟要是想致富,就必须瞄准市场,认真考察,咱就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