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思考”哈尔滨城市发展建设的志愿者们为民生谋
2008-09-28 06:38:3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章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8日讯 日前,在“哈尔滨市首届十佳人民建议成果评选活动”中,20项候选成果与读者见面,数十位建议人以其关乎国计民生的优秀建议而为市民瞩目。

  据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王忠良处长介绍,20项候选建议成果的直接建议者有18人,其中两人有两项建议入选,还有一项是29人的团体建议。他们中既有专家、学者,也有机关干部、军人和普通市民,如今,有的建议人已经去世。他们的建议仍在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在城市发展中,处处都凝聚着他们的思考、心血与智慧。他们堪称“思考”志愿者。

  为民生谋,“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社会和谐

  2004年6月,市民高海晨发现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人口的增多,公厕的数量与布局明显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他建议增加公厕数量。为了使建议科学有说服力,他骑自行车转遍全市大街小巷遍寻公厕,逐一登记每家公厕的卫生等情况,绘制出全市第一张最完整的城市公厕地图。随后,他的建议被市城管局采用,当年就新增建设50座公厕。

  为社稷谋,“提炼城市精神”勾画发展脉络

  市民居景贵于1995年在对马家沟河流域实际调查走访后发现,这里夏季蚊虫肆虐,冬季臭雾漫天,于是向市政府建议:在马家沟河上游修建两座水库和9座水闸;实施对万家水库扩建工程,引清水入马家沟河;完成15.2公里的渠道建设至金山堡;建泵站通过6.8公里的方涵直达白家窝棚入马家沟河上游。针对他的建议,市政府于1996年全面启动了为期三年的马家沟河全面改造工程。

  1996年1月随着双休日全面实行,中央大街成了市民节假日休闲、购物和傍晚散步的好去处,而中央大街人车混行的情况,既不利于机动车的通行,还对行人的安全造成威胁。为此,市民张雪鹏建议将中央大街改建为步行街。1997年时任市长汪光焘批准由市建委牵头,全面实施了对中央大街的改造,并于同年建成投入使用。如今,中央大街不但是最值得哈尔滨人骄傲的一张城市名片,也是全国最著名的一条步行街,同时中央大街名街的效应对周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辐射作用。

  为历史谋,“提升城市品位”增强人文气质

  1998年4月张本等29名医学专家共同向市政府建议“建立防疫泰斗伍连德纪念馆”。这是20件候选成果中唯一的一个团体建议。

  伍连德博士是我国预防医学先驱,曾于1911年在哈尔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有效地控制了1919、1920、1926年发生于哈尔滨及全国的多起霍乱和鼠疫的大流行,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张本毕业于哈医大,后在中华医学会呼吸和结合杂志任主编,他对伍连德的情况很了解,在他的倡议下,哈医大老校友,全国鼠疫防治等医学专家纷纷签名支持张本的建议。

  在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9月9日伍连德纪念馆正式落成开馆。

  2006年,市民钟学志向市政府建议:富有盛名的哈尔滨有许多优秀的城市建筑、历史名人、风景名胜及人文景观,代表着哈尔滨的形象,展示了哈尔滨的魅力,体现了城市的性格与特质。应评选哈尔滨的十大城市名片。根据钟学志的建议,2006年全市开展了首届哈尔滨十大名片人民建议有奖征集活动。活动历时3个多月,市民投票581万张,参与人数高达58.8万余人次,参与者的热情大大超出主办者的想象。评选出的十大城市名片不但浓缩了我们城市的精华,也为对外宣传哈尔滨提供了平台。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