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3日讯 “没有改革开放和党的富民政策,咱农民那能住上供热楼。从现在开始,俺们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7日上午,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燎原村村民郑泰华站在80平方米的新房内一脸的笑容。
始建于1946年的燎原村,现有263户村民,970口人,5404亩耕地清一色是水田。改革开放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靠着他们的勤劳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鼓励下,全村有近400人常年在韩国、日本和我国沿海地区打工,每个人年收入在10多万元左右。截至去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5200元,位居全县前列。现在,全村只有两户村民在家种地,其余的土地全部合理流转。
去年以来,一些在国外和沿海打工的人陆续返乡,过惯了城市生活的他们给家乡带回来一个全新的消费观念:告别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像城里人一样住上带有上下水、集中供热的楼房。乡领导得知此事后,因势利导:别一家一户的盖“别墅”,既浪费土地又不省钱,集中起来建楼。随后,乡村干部便帮助张罗此事。
今年6月份,64户村民积极响应乡政府的号召,在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经过招标自掏腰包建设两栋5400平方米的集中供热楼。期间,乡政府协调相关部门投入近30万元,把水泥路修到了楼前,并协调相关部门减免各种费用近50万元。据村党支部书记宋亨泽介绍,集中建楼可节约土地1公顷,再利用三绿源米业公司废弃物稻壳取暖,年可节约煤炭300吨。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