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8日讯 日前,省家用电器维修协会手机维修专业委员会对哈尔滨市及周边区县手机品牌售后服务进行的调查显示,全市经过正规审批,获得移动电话维修资质的单位仅有40余家,其余300余家手机维修单位都是“黑店”,约六成手机维修人员无从业资格证,为“无证上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手机售后维修市场鱼龙混杂,市民很难分辨维修人员身份的“真伪”。
记者在大世界商场等手机卖场看到,大部分业主将卖手机和维修手机“结合”在一起,手机维修都是“一人、一桌、一凳”,没有专门的空间,也没有维修项目的收费明细。记者询问维修人员是否具备相关资质,大部分维修者都说,修好了就能证明自己的“手艺”,什么证书都不需要。
在大世界商场手机卖场徘徊想修手机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前阵子他手机的功能键不好使了,本来是个小毛病,但修了几次都没修好。这次他决定找个好点的维修站,但怎么算“好”,张先生自己也拿不准,对于手机维修人员需具备从业资格证才能上岗的这个规定,张先生说他从来都没听说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市民并不知道手机维修人员需要持证上岗。据统计,目前,哈尔滨市600余名手机维修人员中,仅100余人具备从业资格证,大批无资质人员冲上了手机维修“一线”。业内人士分析,大批无证人员上岗,一方面是因为从业者对自身培训重视不够,缺少有效监督,导致有证无证都敢上岗;另一方面是市民在接受售后维修服务时,对维修人员的从业资格、技术、技能没要求,造成无证人员一直放心大胆操作。
据省家用电器维修协会手机维修专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手机维修人员需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考核发证后才能上岗。对于无证上岗者,该协会将协助相关劳动监察部门坚决予以取缔。同时,有关人士呼吁手机消费者到维修服务站接受服务时,首先看手机维修单位是否有维修资质,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从业资格证,以免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