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搜 索
政协委员钟杰:五大理由可让哈尔滨市申请高寒补贴
2008-11-28 15:22:10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谭立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核心提示

  因为煤炭价格飞涨,热费价格也随之上浮,哈市居民的生活成本增加不少,为此,身为中国“3·15”维权志愿者的哈市市民刘天晓通过本报提出建议,哈市政府应该向国家申请高寒补贴,以减轻热费价格上浮给百姓带来的生活压力。

  东北网10月31日讯 30日,记者采访了今年年初在全国两会期间向国家提出同样建议的全国政协委员钟杰,她认为,寒冷天气给哈尔滨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导致居民的生活成本要比南方城市高出数倍。因此,建议国家给予政策倾斜,给哈尔滨市职工发放高寒补贴,提高城市职工收入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抓紧研究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和类别的动态评估调整机制以及津贴水平的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哈尔滨市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

  ——今年6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政协委员钟杰的提案给予的书面答复。

  1部分职工曾领过御寒费

  20余年前,在哈市某企业工作的田先生的工资条里,有一笔45元钱的御寒费,当时也叫高寒补贴,但是自从十年前退休后,他的工资里就没有这笔钱了。他的儿子一直在某集团公司从事财务工作,据其介绍,从十多年前开始,工资里就没有高寒补贴或是御寒费了,目前企业职工的工资构成是基础工资加上岗位工资两块,除了养老、医疗、就业三险之外,就只有一项独生子女费是单列的。

  30日,记者从松北区政府、哈市城管行政执法局直属分局、黑航集团、哈尔滨锅炉供暖公司等多家单位了解到,目前职工工资里都没有列支高寒补贴或是御寒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构成也和企业一样,分作两块:基础工资和工作津贴,职工工资中没有单列高寒补贴。

  记者随后从哈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了解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曾经有部分单位给职工发放过每月45元的御寒费或是高寒补贴。据了解,这部分补贴是根据我省的政策对高寒地区进行的补助,工资改革后,这项高寒补贴合并到工作津贴中。

  2委员建议给哈市高寒补贴

  中房集团黑龙江军安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钟杰是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和另一位哈尔滨籍全国政协委员代表哈尔滨分别向全国政协提交建议,希望国家从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哈尔滨市高寒天气等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严重影响,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通过适当提高待遇来弥补高寒天气给人民生活增加的成本,从根本上改变民生状态,允许给哈尔滨市职工发放高寒地区补贴,逐步缩小哈市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科学发展,平衡发展。

  据了解,哈尔滨是我国最北方的省会城市,常年平均气温只有3.5℃,无霜期仅为115-130天,供热期长达183天。高寒的天气条件给哈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作为提案人,钟杰今年6月份收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书面答复。答复称,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2006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增设了津贴类别,提高了津贴标准。“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抓紧研究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和类别的动态评估调整机制以及津贴水平的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哈尔滨市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3申请政策支持有五大理由

  钟杰表示,如果有机会,还将为哈尔滨市的老百姓继续提出建议,因为这是关系到哈市职工的一件大事。她认为,有五大理由可以让哈市政府向国家申请政策支持。


  首先,高寒天气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哈市每年的供暖期长达183天,由于取暖的需要,空气排放颗粒物较多,近五年平均值为0.129毫克/立方米,远远超过国家0.013毫克/立方米的标准。受此影响,人的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发病率居全国之首。据统计,近30年来,急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类风湿等30余种疾病已经成为哈市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看病支出成为居民较大的开支,年人均千元以上。

  其次,高寒天气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哈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列第14位,但支出却列在前位。主要表现在职工的居住费用高,房屋保暖设施每平方米在200元左右,每年供热支出人均600余元,这成为居民重要的、必须的支出之一。

  此外,居民的防寒费用、居民食品消费额、各类生活用品价格都因为寒冷气候的影响,而大大高于南方城市,哈市居民的生活成本是南方城市的数倍。

  第三,高寒天气使农业成本较高。由于受高寒气候影响,冬季时间较长,无霜期短,导致农业成本增加。为了抵御严寒,哈市被迫大量使用保温防寒材料,仅地膜年用量就在1300吨以上,与南方城市相比,每年多增加成本支出上千万元。同时,由于哈市日照时间少,经济作物生长时间短,造成产量低。农业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也随之提高,加大了职工消费水平。

  第四,高寒天气严重影响职工的出行。以我国南方地区今年年初的雪灾为例,哈市每年将有4个月以上时间与南方雪灾天气一致。仅哈尔滨机场每年除冰雪费用支出就达近2000万元。哈尔滨铁路局每年冬季的劳动保护费用,采暖用煤、用水、用电费用,清冰雪费用等,每年要比南方城市铁路局多支出近5亿元。同时,高寒天气也导致公路桥梁基础设施和正常公路养护成本增高,同南方城市相比,公路桥梁建设成本提高26%,使用寿命降低30%以上。

  第五,高寒天气严重影响哈市经济建设。尽管哈市在招商引资方面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由于天气严寒,导致很多知名企业对到哈市投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由于天气高寒影响经济发展,导致人才待遇低,造成不少人才外流,每年哈市高校生源有不少到南方发展创业。增加职工高寒补贴,提高收入,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链接我省104个县(市区)有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记者从黑龙江省政府网站《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61号)了解到,我省被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名单共有104个县(市、区),其中哈尔滨市有9个县市列入实施范围,为一类区,它们是尚志市、五常市、依兰县、方正县、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据介绍,高寒气候因素被考虑在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中,也就意味着高寒补贴是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一部分。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为:一类区月人均70元,二类区月人均130元,三类区月人均230元,四类区月人均400元,五类区月人均680元,六类区月人均1000元。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岗位)人员适当拉开差距。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