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曹锋:“脚上”书写人生辉煌
2008-12-10 10:59:4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吴利红 邵国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曹锋

  东北网12月10日讯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劳动楷模。从1973年开始,连续20年获得了哈尔滨市财贸系统劳动模范;从1978年开始,连续11届荣获哈尔滨市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1994年两届哈尔滨市特等劳动模范;1989年省特等劳动模范;1997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哈尔滨市第十届人大代表。曾被选为中共哈尔滨市委六、七届候补委员。

  听从组织安排,这是我的觉悟

  今年57岁的曹锋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后,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安定街租房开了一家“曹锋修脚店”,印有曹锋照片的牌子立在修脚店的窗下,风吹日晒,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颜色。“现在到我这里修脚的,多是回头客,不看那牌子了。”曹锋说。

  1970年19岁的曹锋,从哈尔滨市33中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她和20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了当时的道里松花江浴池工作。作为“文革”之后第一次被分配的毕业生,曹锋感到很幸运,终于有工作能养活自己了。

  曹锋那个时代,年轻人崇拜的职业是产业工人、女飞行员、军人等。而当时的哈尔滨没有几家浴池,在人们心中,浴池服务员,一个挺低档的工作。

  “我记得报到的时候,单位开欢迎会,20个年轻人都低着头,表情都是冷冷落落的,没有一个是高兴的。”

  “我没有什么家庭背景,也没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说干一行爱一行,只想脚踏实地把工作干好。”怀着这种朴实的想法,曹锋做了一名浴池服务员。

  曹锋到浴池工作后,虚心向老同志们学习服务本领,做到“浴客来了有迎声,服务之中有提醒声,浴客走时有送声。”很快,她这种踏实的服务作风就被同志们所认可,大家都愿意和她在一个班组工作。


 

  而和她同时来的同学,都纷纷离开,最后只剩她自己了。

  1973年,因工作出色,年仅21岁的曹锋,成了哈尔滨市财贸系统劳动模范。也就从那个时候,曹锋的各种劳模荣誉接踵而来,也让她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和汗水。

  1976年末,道里区服务局要在服务行业评选一位劳模,但必须是在一线工作的。单位领导觉得曹锋合适,可那个时候,曹锋已经成为道里区江洪旅店的主任。她听从组织安排,辞去了主任职务,又回浴池工作。

  “说句实在话,那时候没有考虑个人得失,更不是冲着劳模才回去的,只是觉得自己是一名党员,必须服从党组织的安排。这应该是一名党员应有的觉悟。”

  1998年在抗击百年不遇的洪水中,听说许多战士的脚都被泡烂了甚至患上了脚疾,因心脏病在家休息的曹锋,拿起修脚工具,到抗洪前线为广大官兵们修脚。

 

  别人说低贱不要紧,关键自己要看准

  当时曹锋所在的浴池,仅有一名已经60多岁的修脚工师傅王绍勤,王师傅身体不好,多次向浴池领导提出不干的想法,但是又苦于没接班的,浴池领导班子商谈几次都未有结果。正值下乡知青返城,浴池有一个返城指标,一名急欲返城的知青,表示只要返城,干修脚工也行。结果一看修脚工每天的工作,这位知青哭着坚决不干。

  “我当时就想,修脚这个工作就这么难干,就这么让人看不起。决心尝试一下。在党组会上,就表了这个态:当一名修脚工。”

  “姐姐不太同意我做修脚工,认为一个女青年老抠着男男女女的脚,不太体面。可是我这个人挺倔的,认准了这条道,就想把它干好。”

  没想到修脚这个工作,伴着曹锋走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以致今日依旧用这门手艺在为社会服务。

  那个时候,曹锋年轻,认为修脚工只要有手、有热心,没有学不会的,干不了的,但事实远没那么简单。有一次曹锋刚学修脚不久,有一位老大爷来修脚,恰巧师傅不在,曹锋便给大爷修起脚来,结果三刀子下去,老大爷的脚被拉了个大口子,鲜血不住地往外流。

  这次经历让曹锋刻骨铭心,从此,削竹子练腕力,拿自己脚做实验,开始苦练“肉上雕花”。曹锋在师傅的热心指导和自己认真学习下,很快掌握了修脚技术,同时,还学会了注射、包扎、彩活(手术),能给鸡眼、瘊子等病症做手术,开始独当一面。

  从几分钟为患者干净利落修鸡眼,到为一名长了4个鸡眼的女学生治疗,曹锋的修脚技术日渐成熟,慕名来找她修脚的人越来越多。

  曹锋,这名修脚工,也成为了闻名全国的优秀女修脚工。

  工作之余,曹锋还整理撰写了一部3万字、图文并茂的《关于脚病医治》的书。研究配制了二十多种治疗脚癣、脚气、脚汗、骨刺等脚病的药方,效果都非常好,至今人们还在使用。从1977年到2001年退休,曹锋为无数人解除了脚疾的痛苦。


 

  愧于家人,但对得起大众

  在工作岗位上,曹锋由于努力肯干,热心为顾客服务,也不断获得荣誉。这,既成为她工作的动力,也成为生活的压力。

  曹锋说,那些年只顾忙工作了,对得起荣誉了,就是对不起丈夫和儿子,在大家和小家之间,总有一头儿要牺牲呀。

  1977年,曹锋冲破各种阻力,与当时哈市塑料一厂的职工魏玉新确定了恋爱关系。

  结婚后,曹锋单位给了一处18平方米的住房。不久,儿子出生了,为了不让顾客忘掉自己,曹锋休了56天产假,就把孩子扔给了年迈的父母。不久,父母回河北老家。曹锋便把刚满一岁的孩子交给了刚刚退休的姐姐。那个时候,曹锋已经到了哈尔滨松花江浴池工作,跟社会上其他部门一样,浴池的修脚室也实行了承包制,由于曹锋修脚技术好,找她修脚的人特别多,常常早上6点钟到浴池,晚上七八点钟才离开,一天工作12个小时。“有的为了让我修脚,能等上一上午。只要身体允许,我就坚持工作。”

  2001年10月,曹锋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了,爱人也从工厂下岗了。一方面是为了缓解生活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服务市民,几年前,曹锋开了“曹锋专业修脚工作室”,慕名来找曹锋修脚的人非常多。虽然累了一点儿,但是曹锋一直觉得离开了修脚的工作岗位,还能在社会上为人们修脚,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曹锋原先住的是一套40多平方米的住房,今年儿子8月份结婚了,她把这套房子给儿子做了新房。自己和丈夫搬到修脚室来,曹锋觉得这样做,多少能弥补对孩子的亏欠。

  困惑:一手绝活谁来继承?

  每天忙工作的曹锋,希望能把自己掌握的修脚技术传承下去,但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掌握,除了观念上的问题,还觉得挣钱少。

  现在有许多年轻人也曾表示,愿意和曹锋学修脚,但一咨询需要半年多的学习时间,还有看到修脚就是每天摆弄人们的脚,就都打退堂鼓了。曹锋说,虽说现在是市场经济,把技术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是首先必须尊重和看得起这门技术,才能学下去。

  曹锋说,修脚看似简单,其实里面有很多学问,比如:如何掌握手上的劲儿,如何给不同皮肤的鸡眼患者做手术,都需要学习。“现在我面对每一名顾客,也不是轻易就下修脚刀的。”现在不少浴池中设了修脚工,但是因为不是专业的,不少顾客越修脚疾越严重,常常要到曹锋店重新修治。“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美,不注意对脚的保护,患上了脚疾,甚至发展到了孩子身上,社会还需要修脚技师。自己应该好好干下去,为更多的人解除脚疾。”

  现在曹锋的一个亲属和她学修脚技术,她特别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习修脚,研究修脚技术,让这门技术能传下去,更好地为人们服务。“这些年,治了无数人的脚疾,也结下了很多好朋友,自己有困难的时候,这些朋友总是能够伸出援助之手,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扩大店面,多收一些徒弟,将积累下来的30多年经验,尤其是经过师傅传授和自己多年形成的治疗脚病独特的秘方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解除脚病之苦。”曹锋诚恳地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