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75岁老人晒40年工资条 从贫穷到小康工资条是本账
2008-12-10 14:23:33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现在的工资让朱老先生很满意
1987年的工资条
老人和他的工资条

  东北网12月10日讯 穿着工作服、带着饭盒、骑着自行车,期待着每月的发工资日,然后去买粮买菜、赡养老人、养育子女。每一个工龄在30年左右的哈尔滨人都会清晰记得:在改革开放以前,他们的工资条只有少得可怜的基本工资,还要扣掉住宿舍的房费、用公家家具的折旧费。1987年,数十年不变样的工资条有了变化,有了煤粮补贴、副食补贴等项,工资超过3位数了。1997年,工资条改为微机打印,家离单位远的有通勤费了,最重要的是工资条上有“公积金”这一项了。

  改革前

  开工资先付公房费

  哈尔滨市南岗区75岁老人朱俊峰家中有一箱小纸条,那是他工作40年的工资条。

  1960年工资条结构简单:基本工资78元,扣除了3.05元房费、0.09元家具折旧费及1.19元秋菜款。扣房费是因住单位宿舍,家中一张公家的床每月扣9分钱折旧费。单位每到秋菜上市时都会借给职工20元,在下一年分期扣回。

  1987年

  有了粮煤和副食补贴

  1987年,工资条增加一些项目,基础工资外还有工龄工资、粮煤补贴、副食补贴和洗理费。

  此时,朱俊峰已经有3个女儿,虽然工资涨到了每月144元,可是生活却没宽裕多少。但是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有了“存钱”的意识,同事们的抽屉里陆续有了存折。而自从单位的工资条里有了存款这一项后,他每月都会存10元。

  1997年

  公积金让住房梦成真

  1997年,64岁的朱俊峰过了退休年纪但一直被聘留在单位。一张1997年微机打出来的工资条上,增加了房改和高寒补贴两项,家离单位一公里以上的职工每月有14元交通费。而从1993年起增加的住房公积金,朱俊峰已差不多有一万元了。还住在平房的朱俊峰,那时和老伴的话题多是如何能买上新房。

  目前

  工资打入卡中更方便

  经过几次搬家,朱俊峰和老伴已经住进南岗区一所170平方米的住房,三个女儿都大学毕业,已为人母,外孙还到美国留学。

  当记者提出要看朱俊峰现在的工资条时,朱俊峰笑着拿出一张银行卡说,这就是他的工资条。原来早在一年前,单位将退休职工的工资都划入银行卡中,从那时起朱俊峰就告别了工资条。这几年朱俊峰的工资又提高了,能开到2000元左右,他强调,这是扣掉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