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5日讯 “我们的会歌,我来唱”——大冬会歌手海选已产生40强,评委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参赛大学生实力水平较高,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选手表现都很不错。有的选手实力很强、唱功很深,个别选手的演唱已接近专业水准。看得出,这种海选方式印证了大冬会飙升的人气。
为什么叫“海选”呢?一是由选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进行选举,犹如从大海中捞取珍珠一样选择自己信任的人。二是“海”有“极多”和“漫无边际”之义,比喻不指定候选人,想选谁就可以提名谁。
现在,“海选”已不限于村委会选举了,“海选”的原则、方法、程序已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选民充分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过程更公正和选民参与更广泛。随着2005年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的热播,让“海选”这一名词家喻户晓。所谓“海选”,意为不设门槛,人人有机会,谁都可以参加。但也正因为如此,参加人数动辄数万,好比大海捞针,因此参加者想要脱颖而出更是难上加难。
海选大冬会歌手意在展现我省大学生积极、拼搏、奋进、向上的风采,为每一位喜爱音乐、喜欢运动、拥有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项活动得到大学生积极响应,数百名个唱爱好者报名。在比赛现场早早就坐满了许多亲友团,他们当中有学生、老师以及家长,只见他们热情高涨地手拿着荧光棒、小手拍等助威道具为自己支持的选手加油、鼓掌,现场气氛非常热烈。甚至有一些参赛选手的父母是特意请假从外地赶来,为自己的孩子现场加油助威。
这个感人场面足见海选的魅力,足见大冬会的人气。大冬会是大学生的节日,唱主角的正是大学生们。
由此,记者联想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初,主题歌《我和你》的演唱者之前并不是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张艺谋最初的决定非常“反传统”:用两个普通大学生身穿志愿者的服装来演唱,他想采用一个所有奥运会都没用过的主题曲演唱形式。半年多的时间里,张艺谋从几千个人里选出了两位主题歌演唱者。但是彩排的时候,张艺谋有些失望了:“预演有几万观众,那两位年轻人穿着志愿者服装站在上面,被所有人认为是两个替身,没有任何反应”。
于是,创作团队最后决定启用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来演唱《我和你》,用张艺谋的话说就是:“所有有利于高潮的因素,都拿来用,不管它俗不俗。”
这次歌手海选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歌者现场演出效果没有达到极致。近几届奥运会会歌演唱者基本上都是明星大腕,张艺谋想要来一个“反传统”而并不成功,还得按照奥运会自身规律办事。于是,启用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来演唱《我和你》,让奥运会又“俗了一把”。
而大冬会的属性颇鲜明,它就是世界大学生的体育盛会,大体联出任导演,演员则是清一色的大学生。如果大冬会会歌不让大学生主唱,非要请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倒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起码大冬会的韵味没了。尽管刘欢和莎拉·布莱曼的演唱水平要明显高于非专业的大学生,但也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
歌手海选,显现了大冬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飙升的人气为此届成为“最出色一届大冬会”打下坚实基础。正像一首歌所唱:岁月绽放青春笑容,迎接这个日期。天大地大都是朋友,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