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4日讯 希望工程多年来一直是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少年的品牌项目。今年8月,团省委结合我省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农村青少年的根本需求,以弘扬爱心、促进和谐、推动发展为目的,启动实施了“新希望,新未来——百所希望小学援建行动”,拟通过集中筹建百所希望小学推动我省农村地区和农村青少年共同发展。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团省委以“找差距、强素质、促发展、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为牵动,紧密围绕在团的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新希望,新未来——百所希望小学援建行动”作为团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整改措施,大胆解放思想,精心谋划设计,全力推进落实,使援建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新希望,新未来——百所希望小学援建行动”已募集资金2239万元,援建的希望小学竣工6所、在建11所、立项39所。近日,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对团省委开展“新希望,新未来——百所希望小学援建行动”作出重要批示:“这件事情办的很好,继续推进”。对此,团省委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好批示精神,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力争超额完成“新希望,新未来——百所希望小学援建行动”的各项任务,为推动我省农村地区更好更快发展贡献新的力量。一是解放思想,扩大援建规模。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团省委认识到沿袭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常规的工作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形势需要,要更好地履行共青团的职责,更好地发挥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作用,必须破除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按部就班的旧思想,确立超越常规、突破定势、跨越发展的新理念。基于这种认识,团省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在确定“新希望,新未来——百所希望小学援建行动”的工作目标上,明确提出要改变以往希望小学零散援建的模式,确立统一标准、规模建设的新模式,力争在2009年10月1日前,发挥共青团联系全社会广大优秀青年的组织优势,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筹集资金4000万元,集中为我省农村地区援建100所希望小学。
二是内外兼顾,广泛募集资金。为有效破解因金融危机带来的筹资难题,团省委采取内外结合、主动出击、广泛争取的策略,大力拓宽筹资渠道,广泛争取团内外、省内外的各类资源。在有效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载体,对希望工程进行高频率、大容量、多亮点宣传报道,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同时,团省委制定了重点劝募规划书,领导班子各位成员按照工作分工,每个人带领一个劝募小组,通过发动全省青联委员、青年商会会员出资捐款;向团中央、中国青基会、发达省份团组织争取支持;赴省内外的各类企业协商恳谈等形式积极募集希望小学建校资金。截至目前,募集资金已达预期募集额的50%以上,其余资金也正在积极争取和落实中。三是适应发展,提高资助标准。我省希望小学的援建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曾做出过几次调整。上个世纪90年代,援建一所希望小学标准为5万元;2000年调整到10万元;2004年又再次调整到20万元。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团省委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现有的援建标准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素质教育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了使希望小学援建标准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团省委将“新希望,新未来——百所希望小学援建行动”每所希望小学的援建标准提高到40万元,这将极大地提高希望小学的建设质量,扩大建设规模,有效满足农村地区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四是长远规划,科学选择校址。通过调查研究,团省委发现随着农村小学生数量的减少,很多村级小学被撤并,集中办学越来越成为农村小学的主要办学形式。针对这一情况,为了使新援建的希望小学规划科学、符合长远发展,团省委积极与省教育厅进行沟通,在全面了解掌握全省农村小学的危房改造情况和《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有关要求的基础上,团省委提出“新希望,新未来——百所希望小学援建行动”所要援建的希望小学在校学生人数要不少于270人,符合乡(镇)长远规划和教育总体布局,确保学校15年不被撤并,保证了援建的希望小学建有所需、建有所管、建有所用。
五是以人为本,强化软件建设。为了不断满足农村小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努力缩小他们与城市小学生在教育资源上的差距,让农村的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一样享有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团省委在“新希望,新未来——百所希望小学援建行动”中,突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单一建设校舍的旧模式,把希望小学的软件建设作为援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新的校舍的同时,将为希望小学统一配备“希望图书室”、“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园地”和“希望电脑教室”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使百所希望小学从筹建之初就科学谋划长远发展所需的软硬件设施,有力地保证了这些希望小学的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