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肇东2008年粮食总产突破23亿公斤 率先跻身全国百强
2009-01-05 13:24:30 来源:东北网  作者:车彦旭 明库 周丹 邢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5日讯 刚刚过去的2008年,作为全省唯一进入全国百强榜的肇东市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经济社会发展“全线飘红”,取得了粮食总产突破23亿公斤、优质成母奶牛突破8万头、道路建设突破1200公里、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等历史性成果。回首2008,肇东市年初确立的在全省率先建成农区工业化示范区、率先实现财政收入10亿元、率先跻身全国百强的宏伟蓝图如今已成为现实。

  在年初市委工作会议上,肇东市经过科学论证,广泛调研,就果断地将工作目标定位在“三个率先”上,虽然难度很大,标准很高,但肇东市市委书记张锡才认为,实现“三个率先”的目标,“有发展机遇,有发展基础,有责任和要求。”“这是肇东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肇东发展的科学定位和战略选择”。2008年,一场“三个率先”攻坚战在肇东大地打响。

  农字号大项目领衔工业化脚步声可闻

  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借助招商引资之力,不断壮大具有农区特色的新型工业集群——肇东市走出了一条立足农区资源,从农业产业化起跳,全面推进工业化升级的发展道路。

  近几年,肇东市围绕打造全省农区工业化示范区总体推进目标,依托丰富的粮食、畜牧资源和工业基础优势,着力发展壮大粮食、畜产品、乳业、蔬菜等“农字号”主导产业,先后建设了以中粮集团、希望集团、成福集团、日成集团为代表年可转化150万吨的玉米产业龙头企业、以伊利集团45万吨液态奶和大庄园食品有限公司可屠宰加工肉牛20万头为核心的畜禽产业龙头企业。今年围绕畜产品加工业升级,又引进天津宝迪食品工业园、大连成达食品工业园等一批10亿元以上的项目也相继破土动工,这两个企业年可屠宰加工生猪200万头、家禽3000万只、肉鸡1.4亿只以上,并建设5万头原种猪养殖基地,年实现产值80亿元,利税5.1亿元。同时,围绕发展新型能源产业,引进华能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热电联产项目、辽宁高科能源集团投资2.4亿元建设秸秆发电项目、香港中电集团投资9亿美元建设风能发电项目。

  “这些大项目的引进基本上都是与我们建设农区工业化目标有关联,对我们提升农业加工转化能力、提高财政贡献份额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肇东市市长张亚忠对此深有感触。

  从解决农村经济跨越发展入手,肇东市又先后建设成一大批粮食、蔬菜、奶牛高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周边30多万农民走上致富道路,成为肇东农村经济的一大亮点。目前,全市已经建成肇东镇千亩寿光蔬菜、五里明镇万亩吨田、涝洲镇安业村生态农业、五站镇对俄出口蔬菜、涝洲镇三星村超级水稻、四站镇土地复垦、太平乡清洁能源、宋站镇奶牛高产、海城乡茂源种猪生产等10余个规模较大、设施完善、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省级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研究示范、辐射带动推广、旅游观光的“三位一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90%以上,种植业基地面积近300万亩,全市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达10万户,年可拉动基地农户户均增收近500元。


 

  一年增收两个亿不是梦

  新世纪之初,肇东财政收入2亿多元,底子薄,财力制约发展。

  “抓项目就是抓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肇东市市长张亚忠抓项目的态度十分鲜明。近年来,肇东市举全市之力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实现重大突破。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资源招商,这些独具肇东特色的招商方式让肇东人尝到了“甜头”。从今年初到现在,肇东市已经引进外来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0个,亿元项目6个,引进合同资金25.8亿元,到位资金13.4亿元。以经济开发区为中心,农字号项目、工业项目、民生项目等在全市遍地开花。从改善投资环境入手,肇东又提出了“打造特区式发展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一站式”、“全程式”服务,以放开的姿态迎接各路客商。如今肇东财政收入的70%都来源于大项目。

  肇东市还紧紧抓住财源建设这一主线,做活“油财”、“市财”、“乡财”、“理财”四大文章。今年以来,全市重点抓好了榆树林油田、重点企业增产和新项目引进及老企业盘活,实现了财政的大幅增收。同时各乡镇加大招商、建项、引资力度,培育一批财税型产业。

  大招商引来大项目,大项目带来财政大增收。2002年以来,肇东财政总收入以每年1个多亿元的速度迅猛增长,去年财政收入实现8亿元,今年更是跨入10亿元大关,达到10.13亿元,超收2亿元,增幅超过25%。

  百强梦圆市富民安

  从2005年的143位,2006年的125位,再到2007年的113位,每年以十几位速度递增的肇东,在今年7月份公布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以第99位排名跻身全国“百强”榜,成为黑龙江省唯一一个进入百强的县级市。

  速度诠释发展。肇东市委书记张锡才体会颇多:“作为哈大齐走廊上的一个节点城市,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尤为重要。由单一到统筹,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让肇东正逐步进入又好又快的轨道。”

  在刚刚建成的肇东市五保供养中心里,全市200名鳏寡孤独老人搬进了新家。从没坐过电梯的曲振义老人说,“这里的环境真是太好了,做梦也没想到住这么好的房子。”而投资2000多万元的母婴医院将极大地改善医疗卫生水平,总投资3000万元的展览馆也将成为市民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三个社区办事处使社区规模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市33个社区普遍建立了爱心超市,为低保户提供免费救助。形式多样的健身广场和投资近亿元的影剧中心、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生态园林等多个群众性活动场所如雨后春竹般拔地而起。

  随着财政的大幅攀升,肇东市把更多的目光,更大的财力投向民生事业和社会事业,市民幸福指数得到迅速提升。深入实施的城区西扩战略,从小区开发、楼区管理到城区干道、地下管网改造都进行了科学规划。年开发65万平方米的城市小区温馨怡人,功能齐备,正阳大街拓宽后视野更开阔,城区环路建设及各主干道改造也形成网络,老区污水排放、自来水管线改造基本完成。喜看肇东新城,高楼林立,绿草如茵,一个集绿化、香化、美化、功能化于一体的肇东新区日渐成形,肇东人民休闲广场和行政办公中心已成为标志性群体建筑,打造着自己特有的城市名片……

  在城市发展不可削弱、农村发展更需要加大投入的情况下,肇东市腾出资金支持农村发展,参与新农村建设。一直以来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今年全市投资3亿元建设通乡通村公路1200公里,创造了肇东筑路史上崭新的一页,农产品销售不再难,出门就是公路已成为现实。

  去年以来,肇东市累计足额发放养老金2亿元、发放城乡低保金及补助5209万元;实施财政补贴,每年为城区1000户特困群众半价供应粮油。与此同时,农村低保等社会福利事业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91%以上的农民加入到新型合作医疗的行列。“小病不出门,大病不出村”,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