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肇东新农村建设取成效 发放低保金600万3万农民受益
2009-01-05 13:34:52 来源:东北网  作者:邢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5日讯 “道路成网又成线,农民出行真方便,自来水管到眼前,清洁能源夸不完!”漫步肇东市的乡村,一串串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令人耳目一新,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农家生活的幸福与甜蜜。肇东市坚持典型引带、整村推进、集群发展原则,从生产发展抓起,从农民增收抓起,从基础设施抓起,新农村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挣钱道越走越宽

  农民也能成股东,黎明镇长富村农民于有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手中的“泥饭碗”竟变成了“铁饭碗”。

  今年3月,长富村34户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成立了“肇东市长富米业有限公司”。入股村民坐在炕头上就能稳赚每亩地450元的保底收入,再加上分红收入和打工收入这两项,人均年收入可达1万多元。“靠天吃天,靠地吃地的日子过去了,如今咱是旱涝保收!”对于未来的生活,于有充满信心。

  要说增收致富,肇东镇石坚村的张景文也有自己的道儿。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日光节能温室内,一朵朵虎头虎脑的蘑菇通体散发着丰收的味道。每年可产蘑菇1万多公斤,纯收入达10多万元,老张因此成了村里的名人。在他的带动下,肇东镇蘑菇种植户已发展到1200户,每年可产蘑菇4400多万公斤。

  为让小蘑菇长成“摇钱树”,这个市还与山东寿光合作,在石坚村建设了面积达400亩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年可生产8亿公斤香菇、滑子菇等优质食用菌,将直接打进山东寿光、哈尔滨、大庆等地市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是根本。作为农业大市,肇东市从发展现代农业破题。“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肇东市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肇东市委书记张锡才如是说。

  这个市采取政府扶持,一村一品,整体推进的策略,紧扣果菜、畜禽等特色产业,“雪球”越滚越大。如今这个市一村一品专业乡村已达43个,肇东镇多茬次多品种棚室蔬菜、向阳乡中心村拱棚香瓜、东发办事处河蟹、跃进乡大鹅等已成为响当当的农字品牌。

  在肇东农民钱包渐丰的背后,农业产业化功不可没。依托农业办工业,围绕工业抓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发展领域,促进工农融合,率先形成工业化牵动、产业化起跳、城乡一体化推进的农区工业化示范区发展格局。目前,这个市已经形成玉米、乳品、肉类三大产业化经营体系框架,引建大型粮畜深加工企业8家,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310个,“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链接机制已经形成。

  同时,这个市充分发挥科技的拉动左右,投入资金2100万元,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2个,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28项,科技成果贡献率达50%以上,拉动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如今,标准化生产、产业化链接、科技园区示范、土地规模经营、新农村建设五大模式让肇东农民脚下的增收路越走越宽。


   新家园越建越美

  “我活了几十年,做梦也没想到还能过上这样舒坦的日子!”涝洲镇安业村的休闲广场上,正领着村民扭秧歌的魏显霞这样感叹。

  一排排宽敞明亮的砖房、一条条平坦整洁的街道、一座座错落有致的葡萄大棚、一处处功能齐全的休闲设施,眼前的一切让安业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曾是过去农村的真实写照。如何改变农民落后的生活习惯,让村屯靓起来?今年十月,一场以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活动”在这个市全面铺开,该市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改观。

  在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肇东市以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为主要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村容整洁大文章。这个市将新产生的垃圾统一运到村外指定地点,并做到日产日清;对饲养畜禽所产生的粪便,每天及时清运出屯,到指定地点有序堆放;将柴草垛统一地点、统一方位,规范地摆放在屯外;清理乡村主干道和生活道路上的路障,保持道路畅通。

  目前,这个市共清理农村垃圾3万多吨,拆除不规格院墙、栅栏近8万延长米,硬化排水边沟1.5万延长米,清理柴草垛6000多个。涌现出了以昌盛村、安业村、曲乡村、长江村、同发村等为代表的路平、沟畅、墙直、空气清新、庭院优美的典型村屯。

  村与城越来越近

  “多亏‘新农合’,不然以后这日子真不知道该怎么过。”肇东市德昌乡农民许友手捧补偿款激动地说。

  今年2月份,许友的爱人因病住进了肇东市第一医院,共花去医疗费用2万多元,现已康复出院。由于她参加了“新农合”,许友顺利拿到了1万多元的补偿款。

  同样是治病,西八里乡七道海村农民王小利却要感谢门前新修的通村路。今年春天,王小利左手食指骨折,他坐上出租车,只用40多分钟就赶到了市人民医院及时把断指接好,而在这段路没有修好之前却需要近三个小时的时间,一些病人因此没有得到及时救治。

  路通了,但公共交通工具数量少,安全系数低又成为影响该市农民出行的新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肇东市累计投资近百万元购置了12辆乡村巴士,运行线路辐射4个乡镇15个村。车站建到家门口,坐车只用招招手,公交车“下乡”,村民感觉和城里越来越近了。

  农民幸福指数的提升,不仅仅在于经济的发展和居住环境的改善,还在于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完善与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一度成为城乡发展不均衡的显著表现,而当前在肇东城乡这种差距正在被一步步缩小。

  通过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肇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下足了功夫。今年,这个市共投资1.67亿元建设农村公路595.5公里,共惠及21个乡镇50个行政村;新打饮水井22眼,新增自来水用户3250户;新增沼气和清洁能源用户1700户,投资226万元建设的太平乡东合村秸秆燃气站已投入使用;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6个; 47万多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1.29%;发放低保金584.2万元,3万多名农民直接受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老有所养、困有所助、病有所医,越来越多的肇东农民正享受着市民待遇。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