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5日讯 12月2日,肇东市昌五镇二街村党员活动室,村党支部书记刘福庆和老党员王振兴等一起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谋划着更大更美的发展蓝图,将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带领群众建设更加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年初以来,肇东市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党的建设当作各项事业发展的巨大引擎,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市上下思想建设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明显增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明显改善。
抓思想建设,塑造“灵魂”
肇东市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教育和引导他们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带领群众为建设和谐发达新肇东奋力拼搏。积极打造“学习型”机关,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上党课,把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起来。完善培养和管理机制,先后举办了中央党校远程教育、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升级、科级后备干部、新农村建设和工业经济培训班,锻造有能力、肯干事、善创业的党员干部。还开通了肇东市远程教育网,设立33个学习专题,使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年“七一”前夕,肇东市组织党员观看电教片或图片展,开展主题演讲、重温入党誓词、举办党建知识竞赛等活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党员干部以党员服务区、示范服务基地为依托,集中宣讲政策法规,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聚百家心、办百家事,把党的理论和政策及时传播到千家万户。
肇东市把“五个好”党员、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创建有效衔接、递进发展,形成了“联动效应”。在农村党建工作中积极培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党员,把他们确定为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农民党员许彦彬创建了瓜菜科普示范基地,孙长华创办了生猪养殖场,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头雁。深化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和文明市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干部群众的文明素养,建设具有肇东特色的精神家园。
抓组织建设,强壮“筋骨”
肇东市强化各级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先锋工程”,抓好“三级联创”和“党员纳新工程”,注重发展青年党员,为基层党组织增添新活力。制定实施了市乡村三级发展型领导班子建设方案,完善“三次公推”、“三个延伸考察”和“严把三关”等相关制度,坚持以发展配备干部、用口碑选拔干部、凭实绩任用干部。创造适合企业发展壮大的党建工作载体,在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内建立25个党组织,对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采取建立联合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建立群团组织等多种形式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
这个市下大力气抓好社区党建工作,形成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区服务工作新格局,推动了新型社区建设。成立160余支社区党员义工服务队,建立民情倾诉站32个,帮助解决就业、就医、出行等难题,5640户困难家庭得到有效救助,让群众真正品尝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硕果。
在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这个市创建各层面“样板村”党组织30个,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2个。肇东镇全力实施党员干部示范工程,创建13个产业示范组织,党员干部带头从事奶牛养殖、食用菌种植、特色果菜生产,辐射带动农户2670户。这个镇先后有6名经纪人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在新农村建设大潮中演绎新的先锋形象,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抓作风建设,丰满“血肉”
肇东市始终严抓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为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做好服务。今年6月末的一天,中行社区84岁的老党员马财格外高兴。这位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在家中迎来了肇东市委书记张锡才,还收到了一笔带着体温的慰问金。
这个市以“一联三帮”工程为载体,组织开展“千名党员干部为群众做千件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倡行工作指导在一线、矛盾排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典型培养在一线、政绩创造在一线等工作模式,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张锡才、张亚忠等四个班子领导经常带头走访慰问,每名党员干部都联系一个特困户,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难题,捐赠款物达100余万元,将党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实施“双建”、“双争”工程,探索建立了“分片派驻、统一管理”的工作新机制,基层纪检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纪检工作力量不断增强。漫步肇东城乡,处处“廉”花盛开,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一切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党风廉政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广大党员积极开展“义务奉献日”活动,下乡村、进社区“送政策、送文化、送医疗、送科技、送法律”。目前,肇东市党员干部一共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300多种,为贫困户解决贷款近1亿元,帮助困难群众落实科技致富项目200多个,彰显出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十足魅力,为鲜红的党旗增了光添了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