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生活方式让人们更关注各种优惠信息。
东北网1月8日讯 刚刚过去的2008年,世界风云变幻,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什么国家能够置身事外,进一步说,也没有什么人可以独善其身。
一位美国学者对金融危机下了这样一句评语:一个炫耀财富的时代已经结束。
走访哈尔滨消费市场,饭店依旧客满,商场照常火爆,金融危机似乎并未影响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但细细探访会发现,一向以花钱“大手大脚”著称的哈尔滨人,也开始了紧缩式生活,节俭节约成为时尚达人的选择。回归理性消费,少花钱又不失原有生活品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学问。而另一些更有商业敏感的人,则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寻找出新的淘金渠道。
如何少花钱,也过好日子?如何投小钱,以后赚大钱?金融危机正教会我们清醒理性的生活智慧。
日常花销省钱也能过好日子
与全国性的消费额下降不同,我省的消费品市场持续踊跃。尽管如此,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已经促使我省居民消费发生明显变化,时尚人士由过去比奢侈品、比名牌,改为比少花钱又不改变原有生活方式。于是,团购、网购、卡购等新兴购物渐成潮流。
网上淘宝
哈尔滨某知名网上论坛,几年前曾是专为孩子妈妈们交流育儿经的地方,最近,越来越多的人打起了这里的主意,于是有人在论坛上开店,做起了婴幼儿用品的生意。李女士曾是一家运动用品店的营业员,最初通过论坛购物是偶然发现网上正在卖的婴儿用品跟她在商场看到的一模一样,价格却只有商场的六折,心动的价格让她义无反顾地开始了网购生涯。
据某知名网站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金融危机发生后,七成以上的网民认为金融危机使自己有意识地开始省钱了。为吸引人们消费,各实体商店纷纷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延长营业时间、提供额外服务、推出名目多样的促销活动扩大商品销售。就连那些以前不屑于打折的大商场也放下架子,加入打折促销的行列。虽然主题不断变化,然而房屋、人员等附加费用还是让这些零售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经济不景气,很多原来习惯于在实体店购物的人把目标转向网购,价格成为网购赢得人心的硬道理。
国货当家
姜先生和妻子都是老师,两人正在装修房子。前几天,她对要购买的家电清单做了最后的修改:两台平板电视都选国产的牌子;早先相中了一款进口冰箱,但现在却越来越犹豫:要不要找个便宜点的国产品牌代替?“现在股市套牢,想想还是节省一点,国产品牌也不错,经济又实用。”前两天正赶上家电商场打折促销,买大件送小件,两人趁机疯狂购物了一把,加上套购的优惠,连买带赠、大包小包地拎回了家。妻子说,这样配齐一套家用电器,只要两三万元就搞定了,比起之前的预算省下一大笔,怎么算都合适。
不仅是家用电器,如今,生活中的一切东西,只要有好的国产品牌,一律不用洋货,这些国货拥趸大多是80后、90后。与曾经一度大受抨击的80后、90后一代盲目崇洋相反,如今一大批年轻人变成了坚定地国产品牌支持者。他们认为与进口或者合资品牌相比,这些国产品牌不仅价格更公道,功能性和产品质量也都经过众多人的实际验证和口口相传。有些人还成立了国货QQ群,每天交流使用心得。眼下,“国货当家”俨然成了一种生活时尚。
卡式生活
信用卡、借记卡、折扣卡、积分卡……不知从何时起,卡从人们身份的象征变成了都市人的生活必需品。到饭店吃饭,折扣卡既打折又送礼;逛商场消费,集信用卡和会员卡为一体的VIP卡不用掏一分现金,在享受专有积分的同时可以化整为零、分期付款,甚至是零首付就能把商品当场拎回家。单笔消费优惠虽然看起来不多,但累积到一起,经济效益还是相当可观。
经历了从无到有、由薄到厚的曲折,各种卡用花样翻新的便利条件和名目繁多的折扣优惠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消费神经。
据银联公司调查显示,刷卡高峰期通常都集中在春节、“五一”和“十一”等节假日,双休日的情况也不错。刷卡环境最好的当属大型百货商场。以哈尔滨市某大商场为例,营业状况好的时候,每100元的零售额消费中有超过一半是顾客使用银行卡支付的,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比较起来,超市刷卡的单笔金额相对低些,不过由于客流量大,算起来总量也不小,所以各大超市也成了刷卡消费的拥护者。银行卡尚且如此,更不用说被大多数商家青睐、百姓喜欢并广泛发售的会员卡了。
那么,哪些人最能接受“卡”式生活呢?有关调查显示,持卡率最高的人群有几种:一是来自高收入群体,这些人中有约五分之一经常使用各种卡,“刷卡”成为这一人群追求高品质生活方式的态度标识。另外,大学生也是刷卡一族的拥护者。虽然没有收入,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天性让大学生对有卡生活热情高涨。这个群体又是社会重要的潜在消费群体,许多商家都把他们当作未来消费对象培养,甚至给出更优厚的条件增加吸引力,因而大学生也成为刷卡一族的主力。
大宗消费简约生活报告
尽管衣食这些日常消费还没有大的变化,但涉及到住行这样的大宗消费,龙江人还是开始了慎之又慎的节俭生活。
租房替代买房
哈尔滨的张宁,年过不惑,至今单身,买房一直是他的目标,持续走高的房价,让他几次欲出手买房,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让他决定搁置购房计划,继续租房。
张宁,一位中医外科个体经营者。他擅长推拿按摩,几度赴俄罗斯滨海地区等地出诊治病,由于经常外出,他把哈市香坊区一处门市房出租出去。不出差在哈期间,就在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附近租了一所一屋一厨的住宅,每月租金500元。随着哈市房价不断上涨,他开始计划买房,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国内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持币观望氛围弥漫哈埠房地产市场,尽管哈市楼市没有大幅降价,但张宁不敢再妄动,他决定继续租房。
然而,房东找上门来,要提房价,理由是:今冬当地包烧费涨价了。张宁租的一屋一厨的住宅房价由去年上半年的每月500元,涨到每月550元。面对房租上涨,张宁还是决定租下来,他说:“现在房价没谱,走势不定,还是租房妥当一些。”
据了解,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购房优惠政策,以及房贷利率不断下调,但哈尔滨楼市销售价格增幅与商品房销售量低迷。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至10月份,哈尔滨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指数涨幅分别为9.7%、9.9%、8.7%、8.1%、7.0%、6.7%、6.5%、4.6%和3.4%,涨幅逐月回落。哈市住宅房地产交易信息显示,2008年11月份,哈尔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市场不时出现零成交日。
省统计局数据表明,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受供应量减少、房价上涨较快及房地产市场前景不明等因素影响,我省出现购房者持币观望的现象,商品房销售增速逐月放缓。
哈市二手房交易火爆的局面也出现逆转。进入去年11月份,哈市二手房市场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
哈市南岗区大世界商城是房屋中介公司集中的写字楼,十几家房屋中介在该地挂牌交易二手房。据一家大型连锁房屋中介公司负责人讲,从去年10月开始,哈市二手房市场交易量就不如前年同期,成交量减少,一些卖房者急于出手,平均每套房降价在3万元左右,但成交很难,市场观望氛围重。
与之相反,租房市场出现价格上扬需求量大的现象。目前,哈市出租房屋月平均价格上涨在50~100元。秋林一带20平方米~40平方米价格甚至在每月600~1000元,但一直成交量高,其中租房客多为附近通讯、服饰等各类个体批发经营者,其中一部分经营者并非没有购买该区域二手房的实力,但受当前经济形势不明朗,采取租房,暂时不买房。
公交车代替自购车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尽管车市是降价声一片,哈尔滨市律师姜昕还是放弃了买车。姜昕常年办案,省内省外跑个不停,一直希望买台自己的汽车。然而,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汽油价格不断上升,用车成本的大幅提高,使姜昕购车热情降了温,买车不合算。于是打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成了姜昕的选择。
据了解,目前省内车市上国产各品牌车纷纷推出降价、优惠、送礼等促销手段,但难以扭转颓势。
走进省内先锋路车市,各种促销旋风让人眩目。奔腾09款在装备和内饰等各个细节上进行了多达20余项的升级与改进,最高优惠2万元;金刚是吉利汽车在全新平台上开发的一款优秀车型,以进军中级车市场为主要目标,目前最高降幅0.8万元;第三代奇瑞A3购车将赠送5000元礼包……有的还打出节能攻势,例如一款福特车称采用新技术,高效节油。但这些攻略并没有提升成交量。
新车遭遇寒流,二手车市场也是萎靡。在哈市先锋路一家二手车车市,待交易车逐月增加15%左右。据一位管理员讲,从去年年初开始,很多2007年的车就进场低价出售,其中一部分车主是因养车成本上升而割爱,尽管有的二手车车价低于新车近40%,但油价居高不下,新车市场不断降价,又影响了二手车交易,从目前看,二手车交易很难走出低谷。
私家车车市不景气,城市公交车却客流增多。据哈市公交部门介绍,进入去年11月以来,该市公交车客运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该市十余条线路上增加投放113台公交车,通过加大车辆供给密度,有效缩短市民出行候车时间。
理性消费催生淘金行业
金融危机把人们传统的“节俭”意识“激活”,而这种理性回归,又让具有敏锐商业触觉的人捕捉到了淘金的机会。
出租行业火爆
每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拥有无数玩具,而小孩贪新忘旧的个性又让家长头痛不已。刚买的玩具玩不了一会儿,就扔到一边了。不买又不行,真是浪费。在哈尔滨某知名网上论坛,网名为俊言妈的人从中看到了商机,开起了玩具出租行,她的宗旨是用小投资赚点小钱,这还真方便了不少精打细算的妈妈们,既满足了宝宝求新的天性,又节约了一大笔开支。
不买车,出行选择出租车;暂时不买房,选择租房……人们的节俭生活方式使得这些出租业都呈现出火爆态势。
网络淘金风行
少花钱又不失原有生活品质,时尚人士将消费重点选择了网上。过去,利用网络淘金的基本是小打小闹一买一卖式的小商家。如今,传统的商家也瞄上了网络,涉及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于是,一些专门提供各种优惠信息的服务性网站应运而生。
省内某媒体主办的黑龙江打折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针对变得精细起来的消费者,一些商家推出了优惠措施,但又不愿全面推广,大范围影响利润。于是网络成了他们发布信息之处,只要消费者持有网络提供的相应证明,就可享受到这部分优惠。此举也大受消费者欢迎,他们可以到网络货比三家,又能得到真正的实惠。
而网站则在用户的不断点击中,淘到了真金白银。
修理业重燃生机
修理业已经冷清有相当一段时间了,东西坏了买个新的呗,于是一些修理师傅或改了行业,或仅够维持经营。
一直在哈市道里区修鞋的冯师傅就属于维持经营的一员,但因为鞋是易耗品,钉个掌修个鞋跟的需求还不少,而且他收费低廉手艺又好,因而生意还算可以。这样不温不火的状态已经有近十年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的鞋摊突然“火”了。除了经常光顾的老顾客外,还出现了更多的新面孔。有的还一拎好多双,看那打扮,都是过去不屑于光顾小鞋摊的主儿。虽然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让自己的生意又火爆起来,但已经忙不过来的冯师傅还是让自己的妻子放弃清扫工作也过来帮忙了。
与冯师傅一样,节俭意识重新回归,让修表业、修包业等等一些小型日用品的修理业又重燃了生机。
培训业独辟蹊径
尽管金融危机还没有影响到周围大多数人的工作。但不断从各路媒体接收到的信息也让龙江人感到了危机。
在找工作比较严峻的形式下,不少人选择了继续充电,于是就自然会让一些相关的培训机构异常火爆。走访省及哈市人才大市场,人们会发现各种培训班的招生广告最为抢眼,而那些能够让学员考取证书的培训机构则最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