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3日讯 省农村信用联社党委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边学习边改,按照“保证三农、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发挥作用”的原则,研究谋划促进农村信用社科学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七项新目标:
1、扩大信贷规模。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保增长、促内需、防风险的相关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决策部署和项目安排,主动策应和发掘金融需求,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2009年,全省农村信用社力争纯投放560亿元,纯投放农业贷款470亿元,确保农业地区的农村信用社80%以上的新增贷款用于农业,非农业地区的信用社40%以上的新增贷款用于农业,最大限度满足“三农”发展需要。
2、突出支持重点。全省农村信用社将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重点将资金投向“三农”、中小企业、民生等行业和领域,支持农村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突出八个重点:一是计划投放种植业贷款400亿元;计划投放养殖业贷款50亿元。二是计划投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贷款10亿元,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型、行业协会型、经纪人带头型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计划投放农村劳动力转移贷款3亿元,推动我省劳务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四是计划投放农机具贷款20亿元,购买大型农机具10000台(套),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五是计划投放涉农中小企业贷款30亿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六是从总体信贷规模中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七是与省妇联联合开展农村妇女“畜牧兴家”小额信贷帮扶活动。八是计划发放农民自建房贷款4亿元,计划投放生源地助学贷款5000万元,计划投放农户耐用消费品贷款10亿元,满足农村多元化的信贷资金需求。
3、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低成本资金组织力度,争取到年底各项存款突破1000亿元,确保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全面加强与政府涉农部门的合作,探索“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合作机制,扩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整合各类农村资源,为农村改革发展出力。
4、拓展市场范围。按照“上山、下乡、进场、入市”的整体思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需求,优化网点结构布局,提高省内大中城市流动人口密集的车站、学校、商场等地区的网点覆盖率,提高部分经济基础薄弱、金融服务空白的边远地区的网点分布率,2009年计划新增营业网点56个,全力打造“百姓身边的银行”。 5、加快业务创新。紧紧围绕各类客户多元化的需求,积极寻求既能满足农村信用社特殊客户群体需求又能推动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业务模式和业务种类,全面加快各项业务的发展与创新。依托农村信用社“服务点多面广、网络连结城乡”的优势,发行信用卡,开通网上银行,不断研发推出各种融资、理财、代收代付类金融产品,拓宽服务领域,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6、改善支农服务。积极探索支农服务的新途径、新办法,完善贷款管理办法,简化贷款审批和发放手续,提高贷款效率。科学把握经济调整对农户的影响和我省农业生产、销售周期的变化情况,落实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推出的农业贷款“总量扩大、利率优惠、对象拓宽、额度增大、期限延长、品种增加、担保方式多样”等“七项”惠农措施,切实做到“以农为本、让利于农”。
7、推进农村信用工程。继续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采取“贷款优先、额度放宽、利率优惠”等积极措施,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带动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建设,为建设诚信、文明的新农村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