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各科研院所通过学习活动理清发展思路
2009-02-03 10:40:59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3日讯 学习实践活动中,有关科研院所针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放在提升科研水平上来,努力实现本单位各项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提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整合科研资源,做好重大科研项目。一是进一步整合所内科研资源。在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研究特色的学科领域布设科研力量,全力培养能攻关、能打硬仗的科研创新集体。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多压担子,多指导、勤沟通,给予其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同时,要求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在教学生、做科研的过程中要同步带出优秀的科研团队;在抓项目、出成果的同时带出优秀人才,使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二是集中精力做好重大科研项目。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的管理,确保在研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财政部修缮购置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所长基金项目等顺利实施。建立严格的项目绩效考评制度和切实可行的项目合作机制,制订出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科技外事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创新基地科研与开发岗科研人员科研业绩考核办法》、《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纵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鼓励项目组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确保重大科研项目取得国际一流的科技成果。三是重视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规范结题验收,制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科技论著与成果奖励办法》,及时组织成果鉴定和申报奖项,加强对科研项目中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四是结合汶川地震工程震害的系统总结,对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全面反思,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确定新的研究重点,切实提高研究所科研成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为新时期防震减灾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着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坚持以改革的精神,用改革的办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实行全员聘用制,建立绩效考核和解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人事代理,建立优秀人才吸引奖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体系为基础,构建起由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福利等多方面组成的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充分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切实抓好2006—2020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落实,在学科建设中切实做到具有前瞻性,体现可能性,发挥创新性,通过学科建设,积蓄科学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加大所内原有科研机构战略重组力度。全方位争取课题,拓宽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在选择重点学科方向时,瞄准科学发展前沿和社会发展需求,切实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三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科学的人才观,继续在优秀拔尖科研人才和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的培养、引进、任用和激励等环节上,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不断培养出研究所事业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研究所各项事业高质量地发展。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对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加强职工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明确了“坚持产业导向,立足自主创新,加强推广应用,促进和谐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整合科研力量,抓好学科建设。生物技术学科要以与鱼类育种紧密结合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鱼类育种学科要以多出品种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冷水性鱼类养殖学科要以整合科研力量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渔业资源与环境学科要以黑龙江的特色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对所内4大学科12个专业方向的人员组成进行充实调整,改善学科队伍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学历结构,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势整合。实行学科带头人责任制,由学科带头人负责学科建设规划,制定科研计划及组织学术活动,并承担本学科或本专业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任务,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继续实施在职人员培养政策,鼓励中青年科技骨干在职学习深造,有计划地选送到国外的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深造。三是转变工作思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对外技术合作。积极承担成果转化和科技开发项目,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地方科技开发资金支持,推广科技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以科技进步推动渔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所企合作”,依托技术优势,继续保持与天津天祥公司、清河林业局的合作,积极推动与山西水产研究所冷水性鱼健康养殖、新品种开发及黑龙江省镜泊湖水产养殖场蒙古红鮊繁殖的技术合作。四是抢抓发展机遇,改善科研条件。抓住国家对农业投入大的良好机遇,认真搞好基本建设总体规划,重点做好鱼类应用基因组研究中心、渤海站三期工程、大马哈鱼鲟鳇鱼增殖放流站(野外工作台站)、资源调查船等重大项目的论证工作以及2010年至2012年的修购项目争取工作。力争通过一个时期的建设,使科研条件达到国家一流水产研究所的水平。

  省科学院提出要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努力成为区域性、开放式、先导型、多元化的科技集群;成为省科技创新源泉的组成部分、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示范基地、联系省内外科技力量的桥梁和纽带;成为省政府调控科技发展的战略预备队、实施新型工业化的突击力量。一是紧紧围绕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调整科研布局结构和课题结构设置,有的放矢地培育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大项目。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契机,积极争取与中科院北京分院联合,提出在我省共建研发与转化示范基地的建议,提升研发水平,加速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在建好高技术研究院、大庆分院的同时,抓紧省内工业类和重点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整合,提出资源整合的意见,壮大综合实力,拓展辐射能力。根据省经济发展新格局和支柱产业的需求,调整研究院所、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中心的方向,增强进入主战场的能力和作为。三是建立完善“公开、公正、开放、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在选拔任用、项目遴选、人才培养和奖励分配上狠下功夫,通过机制的力量和作用,促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人得到鼓励和实惠,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与转化,促进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科技要素变成资本流动起来。四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提升主要领导驾驭全局的能力;加大干部轮岗和交流的力度,选拔政治坚定、熟悉业务、作风朴实的青年干部到基层领导岗位锻炼提高;通过自身培养和外部引进,解决各类各层次人才短缺问题,强化培训,努力提高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和人员素质。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