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北京3月6日讯 (记者 孙晓锐) 目前,我国的大豆需求量逐年增加,而国产大豆生产能力只有1500万吨左右,自给率不足30%,进口依存度高达72%,大豆已成为我国供求缺口最大的农产品品种。与次同时,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大豆市场的争夺越演越烈。控制着中国进口80%货源的国际粮商已先后在我国各地布局,抢占市场,全国现有的97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有64家具有外资背景,控制了我国85%的大豆加工总量。而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则大批倒闭,残存的几家也陷入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国内大豆产业的现状令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洪袁舒显得忧心忡忡。
洪袁舒委员进一步向记者介绍说,2008年国家出台东北地区大豆每吨3700元的保护价收购政策,而进口大豆跌至每吨3000元以下,国内大豆的价格也已失去竞争力。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着危机。据此,我国自上个世纪末实施了一系列大豆产业发展计划,国家发改委于去年出台了《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保障大豆产业安全。但是目前,外资企业对中国大豆产业的扩张活动仍在继续,收购活动十分活跃。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我国大豆产业将完全失去自主能力。
洪袁舒委员认为,虽然我国大豆产业正在和国际资本进行顽强抗争,但由于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如大豆收购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导致种植面积不稳定,单产提高缓慢,质量不高;种植规模小,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科研投入不足,品种更新滞后,生产管理粗放;产业链条短,加工能力过剩;政策扶持滞后,补贴标准低、范围小等因素严重制约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要提高大豆产业的竞争力,需要一个艰难的调整期。如何强化我国大豆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基础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的现代国家大豆产业体系,已成为保障我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说到这里,洪袁舒委员特别强调,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08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5958万亩,大豆总产量750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50%,对进口大豆形成了一定制衡,成为我国大豆安全的重要保障。
洪袁舒委员建议,国家应对大豆产业给予扶持:
1.设立大豆种植专项基金,增强大豆原始创新技术积累。在当今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定论之时,在大豆育种上,要坚持传统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相结合的方针,改变过去强调非转基因高油与高蛋白兼容的育种方向,走品种特点单独选育的路子。注重多样化、专用化的高产大豆、高油脂大豆、高蛋白质大豆、高异黄酮大豆、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高抗逆性转基因大豆等优质大豆品种的选育;加强大豆科研和优良品种推广,加快推广单品种区域化种植和成熟配套栽培技术,改变大豆的混种、混收、混售现状。引导小农户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降低大豆生产的成本。恢复我国在世界大豆产业中应有的地位。
2.加大对我国大豆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国家要抓紧规划优质高油脂、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稳定大豆种植面积,使其成为我国粮油安全的重要保障。提高大型农机装备补贴、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此项投入在国家4万亿投资中予以落实。
3.把大豆作为国家战略资源考虑,给大豆种植以重点扶持。现阶段,要提高大豆的补贴标准和扩大补贴范围。由目前的补贴部分种植面积扩大到全部补贴,并将补贴方式由补供种企业改为直补农户。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巴西等国就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大豆进行补贴。相比之下,我国补贴标准低、范围小,大豆保护体系不够健全,阻碍了我国大豆作物的国际竞争力。
4.大力扶持国内大豆加工和流通企业的发展。要把大豆加工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抓,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大豆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大豆的加工性能,增强大豆加工企业的竞争力。流通环节的落后也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国产大豆收购成本高、品质差。农民卖豆难现象时有发生。国家应出台优惠政策,调整大豆加工龙头企业税收政策;加快国内大豆加工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利用仓储、加工等优势收购消化国产大豆,建立商业周转库存,享受国储的各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