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搜 索
北安市土地流转“解放”1.3万农户
2009-03-10 16:19:52 来源:黑河日报  作者:耿天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0日讯 北安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农民采取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有力推动了农业规模经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该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可达4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3,其中规模经营可达到38万亩;流转出耕地农户1.3万余户,约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3。

  北安市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在扶持政策制定、机制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乡镇推出了很多得力举措。海星镇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出台了统一为土地流转的农户进行土地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优先帮助联系奶牛养殖贷款、优先免费技能培训、优先定向劳务输出并提供单程车费为内容的“两统一、三优先”优惠政策,通过委托经营、租赁经营和股份经营的方式,让农民真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并由党员干部带头带动村民加入到土地流转行列中。今年,海星镇流转土地面积有望达到13万亩。城郊乡双青村200多户农民则将1.2万亩土地交给村农机合作社经营,土地流转面积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70%。把土地交给合作社,农户每公顷地比好年景转包出去还多收入1500元,而且粮食直补仍旧归农户。而村农机合作社扣除各项费用,每亩地也可获利50元。

  为了让土地流转后的农民有活儿干,打消心中的顾虑,北安市全市上下各显其能,为土地流转户寻求新的致富门路。海星镇治安村党支部为村民联系到了通北林业局牙签厂挑牙签的工作。城郊乡领导则把招商企业昌泰水泥厂的负责人请到土地流转签字现场,引导企业优先与土地流转的农户签订了用工协议,100多农民成了企业工人,企业开工后这些工人的最低月工资可达到700元。同时,城郊乡还扶持部分农民搞起了养殖、庭院经济等副业。双青村的袁桂花家里有7头母猪,原来种地养猪“两手抓”,分散精力,两方面都没太大起色。这回她把土地交给了村里,专心养猪,逐步扩大规模。今年产仔猪60多头,年末出栏可收入5万多元。再利用自家闲置的库房种上400袋食用菌,可收入2万多元,加上流转出的土地收入,一年她家就有了三份固定的收入。

  北安市通过土地流转,使原来过于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向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场等规模主体集中,实行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城郊乡新华村的柴彬是外包地大户,每年都在农场包地30公顷以上。今年,村里搞土地规模经营,他和村里签了80公顷土地的经营协议。他兴致勃勃地说:“今年在自家门前包地,省去了不少费用,还免去了外出的劳碌和奔波,80公顷土地种上‘垦鉴1778双高大豆’,年成好的话,可收入18万元,比往年翻三番,一年下来,就真成大户了。”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