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消费投诉目标转向大家伙 房子汽车投诉增多
2009-03-16 13:37:1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吴利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6日讯 日前,记者在对哈尔滨市消费者投诉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如今消费者的投诉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投诉日用百货、食品类的案件呈下降态势,而对大件商品、高端电子产品的投诉有上升趋势,过去投诉案件多靠消协、质量监督等部门,现在依靠法律渠道维权逐渐增多。

  小家电麻烦减少

  日前,记者在对哈尔滨道里区消协、南岗区消协以及哈市一些工商所采访时发现,以往投诉电饭锅、微波炉、鞋类、食品类等日用百货的案件,这两年逐渐在减少,而投诉一些高档消费品的案件在增多,比如高档皮具、私家车等。

  哈尔滨道里区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由于多数日用品的质量有所提高,以往电饭锅漏电或者高压锅爆炸等案件大幅下降,竞争的激烈,让很多日用品厂家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还不断加强售后服务,一些投诉也能较为及时的得到处理。

  刘先生最近刚装修完新房子,购买了水龙头、坐便器、厨房用具等日用品,这些产品的商家这段时间定时进行电话询问产品使用状况,询问是否感觉有质量问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商家就马上派专业人员来维修。”刘先生高兴地说。

  而伴随私家车的增多,随之而来的相关投诉也在增多。哈市消协的工作人员表示,近一两年,购车高峰多集中在春节前后、黄金周、小长假,而后一两个月有关车辆的投诉咨询就进入了高峰期。

  周女士花12万元购买一辆轿车,行驶两个多月后,发现变速箱漏油,车有时还无故打不着火。售车的商家说,是周女士使用不当造成的,磨合一段时间就能好,可是行驶了3个月,上述状况更加严重了,无奈周女士把车开到4S店讨要一个说法。道里区消协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有的时候一天接到这样投诉咨询案件两三起。

  维权多渠道畅通

  在消协部门工作十五六年的郑先生告诉记者,以往消费者遇到维权难题时,多数是想到消协,那时消协的工作量特别大,区级消协高峰期一天能接待三四十人的投诉与咨询。伴随着工商部门大力强化12315平台作用,不断扩大维权网络,到目前为止,哈尔滨市1200余个消费者申诉举报站点,给消费者维权带来了诸多方便。

  年前,来自宾县宾西镇的董青在哈市道里区一家商场购买了一件羽绒服,穿了几天发现羽绒服往外钻毛,董青认为是衣服质量有问题,要求退换未果。董青投诉到消协,消协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告诉董青商场内设有申诉举报站,到那里问题就能解决。果然,董青没有出商场就退换了衣服。


   目前,哈市已有300家企业与哈市各级消协组织签订了消费和解协议书,建立了消费和解投诉站,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除了通过消协进行维权之外,哈市一些消费者还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去年12月份,59岁的黎女士在医院打完点滴不到半个小时,就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虽经抢救,但还是死亡。黎女士家属认为,院方抢救不及时,医生工作懈怠是导致黎女士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医院对此有不同结论。无奈之下,黎女士的家属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为死者讨要一个说法。

  为了让消费者的维权有充足的法律依据,2008年哈尔滨市消协成立了由来自医疗、建筑、食品等行业的30名律师组成的消费维权律师团,建立了值班制度,参与日常消费纠纷调解,为消费者的维权提供权威的法律依据。

 

  新兴领域说法难讨

  随着电视购物、网购等新型消费领域的兴起,由于其交易方式的特殊性以及监管的困难,导致一些售假或行骗行为极易发生和得手,调查取证困难,维权难度加大,消费者投诉也日渐增多。

  仅2007年上半年,哈市工商局、市消协系统接到有关投诉、咨询互联网服务电话96条,投诉量增多。2007年受理网络、电视购物投诉48件,占投诉总量的3.62%。2008年受理电视购物投诉222件,占3.68%。

  一位消费者通过电视购物买得一块所谓的镶钻手表,使用不到两个月,手表的“钻”就开始脱落,由于在异地销售取证困难,消费者只好放弃维权。有关这方面的投诉还表现为物品与宣传不符,功能欠缺,甚至是残次品;卖出的东西不开具发票或相关凭证,不负责售后服务,退换困难;所依托的网站不承担责任,推诿拖延。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