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9日讯(王立峰 刘俣辛 记者 高长利)近年来,佳木斯同江市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投入的契机,大力开展农村路、水、电、清洁能源以及清洁、绿化等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加快农村发展步伐,使越来越多的落后村变成了新农村。
眼下,正值备春耕时期,农民们都在为选购化肥、种子而忙活,而向阳乡新兴村的农民却并不发愁。村里的玉米生产协会实行选种、购肥、播种、品牌、包装“五统一”,村民们的玉米规模化种植得到了保障。
新兴村土质差,黑土层薄,种水稻漏水,种大豆产量低,但却适合种植玉米。2007年由村里几个种植大户牵头成立了玉米生产协会,从此农民种植玉米有了依托。村民任祥迁家有147亩地,自加入玉米协会以来,每公顷土地年收入比从前多200多元。
玉米协会带动了村民们发家致富,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如今,新兴村70%的农民住上了砖瓦房,自来水和有线电视普及率达100%。村里向上争取资金300万元用于建设水泥墙、农田路、排水渠等农村基础设施。投资20万元建设的1500平方米广场,各种建设器械齐全,成为村民健身的主阵地。
新兴村支部书记王炳明是1997年进入村支部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这十二年里,他见证了新兴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捆筷子抱成团”,新兴村的农民正是靠着这种抱团的精神将从前的落后村变成现在的新农村。
如今的新兴村,生产发展了,生活宽裕了,乡风文明了,村容整洁了,管理民主了。2008年,向阳乡新兴村作为市里的新农村建设典型接受了省考核组的检查。现在,新兴村里到处可见漂亮的砖瓦房和白色的水泥路。对于今后的发展,新兴村的农民更加充满信心。
如今,在同江市有越来越多的乡村通过新农村建设,走上了富裕和谐的发展之路。2006年以来,同江市省级试点村共建设通村水泥路35.8公里,实现了试点村村村通水泥路,村内主街硬化率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住房砖瓦化率达到81.2%,2008年,全市省级新农村试点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33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