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塔熄灯前后对比图片
东北网3月28日讯(记者 高长利)“关上灯,点亮希望”。28日20:30—21:30,我省哈尔滨、牡丹江等城市市民自觉熄灯一小时,与世界各国居民一道,积极参与到“地球一小时”中。
20时30分,哈尔滨市标志性建筑——龙塔、防洪纪念塔熄灭了景观灯,众多市民自发的关掉家中的电灯,断开不使用的家用电器电源。虽然哈尔滨整个城市顿时黯淡了不少,但珍惜环境、保护地球的希望却“亮了起来”。
市民刘女士28日值夜班,单位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自觉熄灯一小时。从繁忙工作中得到片刻“解脱”的她,和同事走出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互相讲述童年“数星星”的故事。她告诉记者,如今在城市中,天总是灰蒙蒙的,再也体会不到童年那种仰望满天繁星的乐趣了。
![]() |
关上灯,点亮希望 |
关爱地球,人人有责。采访中,参与活动的市民纷纷表示,近年来,气候变化越来越反常。全球变暖,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每个人都应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全世界行动起来,就有能力控制全球变暖趋势。
![]() |
可口可乐广告牌熄灯一小时 |
很多市民表示,珍惜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采访中,一李姓市民告诉记者,“地球一小时”虽然是短短的一小时,但却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大家应该把环境保护变成一种自觉行动,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做起,共建我们的美好家园。
背景链接:“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向全球发出的倡议,呼吁公众在3月28日晚20:30熄灯一小时。2007年,WWF发出“地球一小时”倡议,号召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当年3月31日晚,澳大利亚悉尼熄灯一小时,成功减少了10.2%的用电量。2008年3月29日,“地球一小时”成为一项全球性并持续发展的活动,超过35个国家多达5000万人参与其中。2009年,“地球一小时”首次来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