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日讯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省人防办在保证工程安全且始终处于良好战备状态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利用开发,人防战备、社会和经济“三个效益”全面提升。
一、服务国防,战备效益不断提升。一是坚持标准严格把好审批关,做好服务协调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审批,严把工程质量关,积极协调可行性研究、设计、监理、质监、审图等环节工作,为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驾护航。二是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稳步扎实进行。在人防工程维护工作中做到三个结合,即平时使用与维护管理相结合;加固改造与维护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2008年全省12个重点市共投入100多万元用于人防工程维护管理,维管率达95%,工程完好率80%以上,保证了人防工程处于良好战备状态。三是拓宽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人防工程建设。依法落实人民防空优惠政策,积极为投资方在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提供优惠,使投资方能看到长远效益,踊跃投资。积极与地方各级政府沟通协调,选择合适地段施工,对工程建成后场所的经营利用提供指导意见建议,使社会投资较快取得收益,增强了社会投资建人防工程的积极性。仅2008年,全省审批社会投资建设人防工程26项,总面积39万多平方米,总投资达27亿元,工程建设保持了稳步增长,人均防护面积超过国家要求标准,保障了人防的战备需求。
二、为民造福,社会效益不断提升。一是有效安排社会富余劳动力再就业。截止2008年,通过已形成的商服、餐饮、车库、洗浴、娱乐、储存、养殖、加工为一体的平战结合体系,人防工程共安排下岗、待业、毕业等人员17万人,为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做出了贡献。二是有效缓解交通紧张状况。人防工程不占城市地面面积,为行人提供大量地下过街通道,保证了过街行人安全,舒缓了地面交通。三是促进了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人防工程受季节温度影响小,无论冬夏都只消耗地上同样建筑面积60%能源。以哈尔滨市现有人防工程计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排放上千余吨,对环境保护和节省能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四是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我省人防工程规模大,经营红火,每年都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到地下人防商业街观光购物,扩大了人防和黑龙江的知名度,为全国人防工程建设探明了方向,使人防工程从“社会负担型工程”变成“社会公益工程”。
三、科学服务,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一是运用现代管理模式管理市场。到具有成功规模的市场调研,了解价格走向和购买力等情况,制定经营发展规划,地下商场摊位出租率保持较高水平。二是强化服务理念,变管理为服务。把充分尊重业户作为工作服务标准,急业户之所急,想业户之所想,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业户安心经营。三是强化安全意识,开创安全工作新局面。坚持“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原则,与各级部门和业主签订安全责任状,常年严格执行安全检查、消防演练、假日值班、抽查巡防等制度,确保全省已利用人防工程多年来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截止2008年,全省各市(地)利用人防工程共完成产值40.3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7亿元,利润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