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0日讯 题:专家下乡送"医院"--黑龙江省医院专家医疗队服务基层纪实
兰西县兰河乡的张玉琴大妈很开心。她那30多年的老胃病治好了。还是在乡里的卫生院,还是那些乡医,但这回,指导乡医看病开药的,是来自黑龙江省医院专家下乡医疗队的大夫。没像以往住院打吊瓶,只是换了几种口服药,在自己炕头上,张玉琴30多年的胃病,治好了。
给基层送去流动的三甲医院
把专家派到基层去,为基层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同时,还要为基层医疗机构送去先进的医疗技术培训。多年以来,黑龙江省医院坚持用医疗队、专家组下乡的形式,履行着公益性医院的社会责任,赢得了基层群众的普遍赞誉。
作为一家省卫生厅直属的公益性医疗机构,黑龙江省医院有着丰富的医疗设备、雄厚的医疗技术,然而,拥有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后,如何更大程度地服务全省人民,是摆在省医院面前的一道考题。经过讨论,医院党委决定,把专家医疗队下乡制度化。
据黑龙江省医院社区部主任李军介绍,他所在的社区部就是省医院为了完成专家医疗队下乡而设立的。“专家下乡,我们不是简单到基层去义诊,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平台,把我们的医疗技术送过去。我们的专家还要负责对当地医生进行培训,结成对子后,这个医生可以说就成了我们专家在当地的学生,这样,即便是老师走了,学生也有了足够的技术支持。他可以随时跟老师电话讨论疑难病症,还可以无偿到我们医院进修。”对于这种机制,李军形象地比喻成“给乡下送去一座流动的三甲医院。”
据了解,截止到目前,省医院已经为全省各地市的13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这种服务模式,直接受益的基层医疗服务人员达到4000多人,接受基层医疗服务人员进修400余人。而更大的受益者,还是那些基层群众,据介绍,这种机制惠及人数达到60多万。对于那些交通不便边远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看病,不再难了。
医疗队下乡形成放大镜作用
兰西县医院,就是省医院专家医疗队下乡的典型受益者。从2005年开始,省医院的专家们就开始了对这个医院的“支援”。几年下来,医院有了丰厚的收获。据介绍,兰西县县医院经过省医院专家的培训和支持,目前医院门诊量增多,住院率也由过去的50%提高到80%,经济效益每年以20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更重要的是医院收获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城市医师的到来,使得以往不得不转走的疑难病症都能治疗了,而且减少了农民患者的车马劳顿,让兰西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省级专家的诊治,让农民实现了优质、低价、就近的医疗服务,真正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兰西县医院的外科副主任于舰航,在当地小有名气。可一提起“支援”的城市医师,于舰航赞不绝口,作为同行,他的获益是最直接的。于舰航说,通过城市医师的查房、示诊和讲课,自己不论是对现代的医学理论的再学习,还是从实践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以往,有些重患、危患不敢留,现在有省医院的医师坐镇,敢留病人了,也能治好病人。”
据了解,通过免费培养进修生,给县乡医院的科主任来省医院观摩学习提供机会,对友好协作医院的日常医疗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黑龙江省医院与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形成了良性互动。
省医院消化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燕颖曾经作为专家医疗队一员,对兰西县进行了支援。“到了那里,很多乡村医院的简陋程度,让人看了心酸,很多病人受家庭经济条件的约束,也只能就近治疗,可是由于医疗条件限制,年复一年,病情得不到彻底的根治,不停地花钱的最终结果是,其它条件好的医院却没有多少能力去了。”到基层的经历,让王燕颖在思想上也有了深刻变化,回到城里,她对医生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悟。
据了解,通过轮换专家组成员,如今,省医院所有副主任以上人员都有过去基层服务的经历。省医院因此也有了丰厚收获——全院的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一些重点科室的患者满意率甚至达到了100%。
省医院院长李宝春认为,专家医疗队下乡,一个层面上看是给基层带来好处,另一个层面上看,也给省医院带来收益。通过双向交流,基层群众通过当地医院对省医院有了印象,省医院的口碑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在合作医院所在地,外出就诊要去省医院,已经成为当地人的共识。
让公益性成为不变的准则
据了解,多年来,到基层去,为基层服务,一直是省医院的重要工作内容。
院长李宝春介绍说,省医院是省政府重点扶持的医疗机构,“作为公益性医院,承担公益医院的社会责任,是义不容辞的。”李宝春说,专家医疗队下乡,是省医院作为政府投入医院的义务。“政府办的医院,就要在更大范围内放大优质医疗资源,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基层群众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服务,缓解看病难问题。同时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
李宝春说,在城市医生当“乡医”过程中,省医院坚持不走过场,而是自觉的把它转变为一种培养基层医生的长效机制。“所有的科主任,提拔之前,都要看有没有下乡服务的经历,专家下乡机制是我们医院承担公益性医疗机构社会责任的措施,也是我们医院每一个医生体现自己医务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平台。在省医院的评价系统里,当得好城医,当不好乡医,会被认为是不合格的医生。”
据李宝春介绍,省医院一直把公益医院的社会责任放在首位。2003年非典期间,省医院被确定为省级收治非典型肺炎的定点医院。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生与死的较量考验中,黑龙江省医院的所有医护人员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2008年四川大地震,省医院接受命令,先后派出四个工作组、医疗队,近百名医务人员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今年第29界大冬会期间,省医院组建了优秀的医疗队伍,在一线科室人员紧缺,医疗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抽调出56名政治素质好、专业技术精湛、工作作风优良的医护人员组成了医疗队完美出色地完成了大冬会医疗保障工作。“现在烧伤并不多见,很多人都希望解散烧伤科,但是我们坚持保留,而且一直保持技术设备都是最先进的,因为我们承担着全省的重大事故救治责任,我们不能单纯从经济效益考虑,更要考虑到我们承担的社会责任。”
据了解,多年来,省医院每年要为医疗专家下乡这样的公益事业而投入三十多万元。李宝春说:“作为医生,我们信奉这样的人生准则:医者,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