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伊春
搜 索
伊春2009年高中招生:择优生5136人 择校生2234人
2009-04-22 15:30:48 来源:林城晚报  作者:崔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伊春4月22日讯 日前,记者在伊春市教育局了解到,伊春市2009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已经开始。今年的招生范围如何规定,招生计划有哪些变化,怎样填报志愿等问题一直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焦点,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伊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招生人数与去年持平择优生人数比去年增加。

  据了解,今年伊春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7370人,其中择优生5136人,择校生2234人。招生总数与上年基本持平,但省示范高中择优生总数有了增加,市一中、市二中择优生与择校生的比例为7:3,择优生人数比上年增加430人。

  市一中招1000人(择优生700人,择校生300人);市二中招生900人(择优生630人,择校生270人)。今年计划共招特长生400人,其中市一中28人、市二中47人(择校)、友好三中70人、铁力市一中30人、伊春区二中30人、马永顺中学60人、西林区四中10人、其它高中125人。

  今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范围规定如下:市一中、市二中、友好区三中、伊春区二中、马永顺中学、嘉荫县一中面向全市招生。铁力市一中在双丰局、铁力局、桃山局、朗乡局和铁力市初中学校范围内招生,其它区域的初中毕业生不允许报考铁力市一中。友好区三中面向全市(不含友好区、五营区、上甘岭区)招收择优生230名,面向友好区、上甘岭区、五营区三区招收择优生270名。友好区考生报考友好区三中时择校录取分数段降低10分。伊春区考生报考伊春区二中时择优录取分数段降低20分(享受降段录取资格的考生由伊春区教育局审核认定)。西林区四中纳入市重点高中管理,以面向西林区、金山屯区、美溪区三区招生为主。西林区考生报考西林区四中择优录取分数段降低20分。其它普通高中原则上面向本区招生。

  伊春市职教中心、伊春市林校、伊春市卫校、伊春市机电学校(南岔技师学院)、铁力市职教中心、嘉荫县职教中心、西林区职高、伊春艺术学校面向全市招生,其它职高面向本区招生。省示范高中配额增加择校生收费标准提高

  为了促进全市初中教育均衡发展,今年省示范高中市一中、市二中,继续实行配额招生。市一中、市二中择优生数量增加,配额指标也相应增加。市一中、市二中择优生与配额生的比例7:3,共招收配额生399名,配额招生数量比上年增加129名。录取省示范高中配额生时,城镇学校考生最低配额线为择优生分数段下30分,乡镇、林场学校考生最低配额线为择优生分数段下40分。配额生指标完不成,不再降段,指标收回,继续在所在配额的区域内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往届生、留级生和转入不足一年的考生不享受市一中、市二中的配额。

  择校生收费标准有哪些变化?今年,提高了省示范高中择校生收费标准。市一中、市二中择校生收费标准去年是最高每生每学年收5000元,今年执行伊春市物价局伊价发[2009]8号《关于伊春市一中、市二中择校生收费标准的批复》文件,最高每生每学年收6800元。友好区三中择校生收费标准上年最高每生每学年收4000元,今年执行伊春市物价局《关于友好区三中择校生收费标准的批复》(伊价发[2009] 9号)文件,最高每生每学年收5000元。六个类别志愿可选择总分相同应届优先录。


 

  填报志愿一直是考生比较重视的问题,今年中考,共有六个类别的志愿供考生选择:(1)省示范高中择优生(含配额),(2)市级重点校择优生,(3)省示范高中择校生,(4)市级重点校择校生,(5)一般高中,(6)中职学校(综合高中)。考生按自己的意愿,可在上述六个类别志愿中任选其中的一所学校,即最多可选六个学校。家长(监护人)要在志愿卡上签名。

  学校和教师要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不得干涉、包办学生的志愿填报。全市各高中招生由市教育局统一录取,根据招生计划、学生的报考志愿及成绩,按以上六个类别的志愿顺序分六个批次依次录取,这样的录取方法给予考生较大的选择空间。总分相同考生录取原则:应届生优先和语、数、外三科总分高的考生优先。

  市教育局提醒考生,在报考时要注意,在填报省示范高中、市重点校择校生志愿时,要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不要盲目填报,以免影响其它志愿的录取。学生要慎重选择学校,学生一经录取,必须到录取的学校报到上学,否则将不予注册学籍,以免影响高考。少数民族加五至十分体育考试总分四十分

  今年政策性加分项目有:少数民族享受加分政策,七小民族(蒙古、鄂伦春、达斡尔、柯尔克孜、鄂温克、赫哲、锡伯族)(10分);其他少数民族(5分);烈士子女(5分);现役军人子女(5分);三侨子女(5分);在我市工作的省级以上优秀专家和博士子女(10分);市级以上专门人才、市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硕士、正高职专业技术人员子女(5分);外来投资者(百万元)子女(5分)。以上加分以最高一项为准,不重复加分。往届生不享受任何政策性加分。

  今年我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法和去年相同。总分40分:身高标准体重6分,肺活量体重指数14分,握力体重指数10分,坐位体前屈10分。为了确保体育考试的公正、公平、公开,市教育局将运用智能网络型体育测试设备,评分标准软件已经录入微机,测试成绩与相应分值在电脑中一次生成,成绩直接由微机输出,各单项成绩和总分当场公示。考试过程实施阳光工程,每到一地都要请学生家长、群众现场观看、监督。外地学生回伊春就读教育部门学校办学籍

  临近中考,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从外省返回我市读书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的转学手续一直是个难题,有的外省学校不给办理转学手续。为了让这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在我市学校就读,市教育局承诺,凡是具有我市户口在外地上学的学生,愿意回来就读的,按照户口所在区域,到所划定的学校上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办理学籍。

  因为所使用的教材不同、命题难度不同、组织考试严密程度不同,因此,我市对学生在外地参加的历史、地理和生物考试成绩不予承认。外省市转回的应届毕业生需参加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10个学科的考试;外省市转回的非毕业年级的学生也要参加相应学科的结业考试。如五四制二年学生需参加地理学科考试;五四制三年学生需参加生物和历史学科的考试;六三制二年学生需参加地理和生物学科的考试。普通高中跨地区招生违反规定不注册学籍。


 

  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中考期间,都有一些外地学校来我市以优惠条件招生,市教育局提醒考生,外地学校以优惠条件到我市招生,违背了省教育厅关于高中招生的政策规定。2008年省教育厅《关于严禁普通高中跨地区异地招生的通知》中规定,不允许跨地区招生,省教育厅对违规跨地区招收的学生,一律不予注册高中学籍,并对违规招生学校予以处罚。建议学生和家长要辨别真伪,防止上当受骗。

  近年来一些外地市学校,在中考结束后就来我市招生。为争夺生源,吸引好学生,夸大自己实际办学水平,甚至采取有偿招生等手段进行招生。一些家长不明真伪,将学生送到外地学校就读。报到入学后,其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并不像该校招生时所说的那样,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家长花了高额学费,却得不到其承诺的教育条件和质量保证,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又返回伊春,耽误了孩子宝贵的时间。

  到外地求学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孩子初中刚毕业,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离开父母,孩子将会遇到很多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的问题,特别是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容易受到诱惑和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不学习和养成不良习惯。在外省就读的考生在高考时必须回原籍报名参加高考,而外省的教材与我省有较大差别,众多回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省内教材,特别是从2007年全省高中实行新课程改革,随之而来的是高考制度要进行改革。从2010年开始,黑龙江要自主命题。这样,到外省就读回黑龙江报考,是不会考出好成绩的。从近年到外地就读的实际情况看,即使到省内地市就读的学生高考成绩也不理想。市教育局做了统计比较,许多中考成绩不错的孩子在外地学习三年后参加高考,成绩比中考时同等水平,而在伊春学习的孩子整体上要低几个分数段,有些中考尖子生,只考上了一般的重点本科院校,而同水平在伊春的孩子均考取了层次较高的重点院校。

  据市教育局统计,近几年来,已有1000余名高中学生从外地返回伊春就读。2005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各地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各高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中特别是省示范、市重点高中普遍加强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高考本科二表入段率由2005年24.8%提高到2008年的34.6%,增长近10个百分点,2008年在全省15个地市高考总平均分排名中,我市列第七位,仅低于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大庆,这表明我市高考质量结束了在末位徘徊的落后局面,已经达到全省中上游的水平。另外,市一中、市二中、友好区三中和铁力市一中的升学率逐年提高,已达到全省同类学校水平。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