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黑龙江新医改解读:扩大覆盖面 35种慢性病获补偿
2009-04-23 10:33:2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伟 朱彤 杜怀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3日讯 21日,黑龙江省新医改正式启动。方案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按照国家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把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结合起来,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任务,有步骤、分层次地推进。今后三年,我省要重点抓好五项改革,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着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并努力实现“少得病”,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推进制度建设将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保范围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适应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

  ●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最大限度预防疾病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保障:扩大覆盖面 提高保障标准 35种慢性病获补偿

  2009年,将全省新农合覆盖率保持在100%,参合率力争由94%提高到98%;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由目前的59.3%提高到80%以上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重点做好扩大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标准两方面工作。2009年,将全省新农合覆盖率保持在100%,参合率力争由94%提高到98%;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由目前的59.3%提高到80%以上,其中,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七台河、鸡西七个城市达到90%以上。到2011年,全省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要突出做好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保工作。提高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逐步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

  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后三年的工作重点是巩固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管理,方便群众。重点围绕七个方面抓好落实:第一,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0%的覆盖面,将参合率扩大到98%以上。第二,逐步提高筹资水平,明年各级政府补助达到人均120元,并按人均不低于160元的标准筹集资金;根据地区收入水平加大筹资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提高政府补贴、个人提高筹资标准。第三,逐步将保障范围向门诊统筹延伸,今年对高血压、糖尿病等35种慢性疾病进行门诊补偿。进一步调整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明年最高支付限额要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第四,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地市级统筹试点。第五,逐步改革支付方式,探索总额预付或按病种付费等办法,规范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第六,实行看病住院即时结算报销,允许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第七,加强资金监管,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


  基本药物制度: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实行零差率销售 提高报销比例

  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0差率销售,今年争取全省1/3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这一目标

  2009年,政府创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要认真总结推广漠河县经验,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要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第一,着手建立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管理机构,建立省药品招标采购平台和技术支持系统。按照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组织以省为单位、以政府为主导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逐步实现网上集中采购。第二,建立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直接配送基本药物的机制,通过规范的竞争,确定配送企业,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配送成本。第三,按照国家制定的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确定我省包含配送费用在内的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第四,推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从今年起,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配备药品,严格控制非目录药品的使用;要在落实财政补助的同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其他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鼓励优先使用,并确定使用比例,规范用药行为。第五,将基本药物及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第六,切实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努力完善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投入补偿政策、基本药物政策和医疗保障政策,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七成城市将建居民档案 免费提供9类服务

  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行健康检查,为35岁以上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乳腺癌、宫颈癌早期筛查,为8~15岁人群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城市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今年提高到15元以上,并覆盖全省城乡人口,到2011年不低于20元

  从2009年开始,要逐步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着力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今年要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行健康检查,为35岁以上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乳腺癌、宫颈癌早期筛查,为8~15岁人群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在去年城市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0元的基础上,今年提高到15元以上,并覆盖全省城乡人口,到2011年不低于20元。

  第一,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应急救治等9类2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二,实施“数字健康2020规划”,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今年城市建档率达到70%,到2011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建档率力争农村达到50%、城市达到91%以上。第三,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免费救治和农村妇女住院分娩人均补助300元等公共卫生政策,今年新增并加快实施“为8~15岁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为农村育龄妇女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免费补服叶酸”、“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复明手术”、“为35~64岁农村妇女进行乳腺癌和宫颈癌早期筛查”、“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等项目,积极为我省832万重点人群免费开展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服务。第四,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逐步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防治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第五,注重运用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与技术,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特别是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服务体系: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打造66个县域医疗中心

  今年全省完成185个农村乡镇卫生院和24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任务;新建一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今年,要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省5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国家标准,其中七台河、双鸭山两市要力争100%达标,全省完成185个农村乡镇卫生院和24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任务。新建一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把一般的疾病解决在基层。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搞好现有人员业务培训,着力培养全科医师。城市医院要通过对口支援,带动农村和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要全面落实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政府投入政策,保障人员经费,维持正常运转。

  重点围绕六个方面抓好落实:第一,按照国家确定的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规划和标准,推进县医院、中心乡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打造66个县域医疗中心,198个农村基层医疗中心和44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第二,为全省4000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仪器设备,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装备水平。第三,落实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今年全省三级医院全部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步推进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住院医师培训;实施“万人培养计划”,今年为基层培训各类人员36000名;稳定和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确保每年人均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不低于1200元,解决好养老保险等待遇。第四,在落实政府投入政策的同时,推进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第五,积极转变服务模式,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开展巡回医疗,贴近人民群众需要。第六,全面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制度和办法,建立定期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单位领导和员工的奖惩、晋升、收入等挂钩。

  公立医院改革:改革三年内全面推开 满足多元化医疗需求

  将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3个渠道逐步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2个渠道

  公立医院改革情况复杂,要坚持先行试点、鼓励探索、逐步推开。要加强公立医院区域规划,推进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要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的改革,省政府将尽快制定实施方案。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逐步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今年,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三年内全面推开。

  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围绕七个方面抓好落实:第一,合理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规模,落实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优化结构,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标准、规模和贷款行为;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组建医疗集团。第二,改革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第三,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全面落实政府投入政策,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扭转趋利行为。第四,改革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第五,改善内部管理,严格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促进建立按病种付费制度,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工作效率;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第六,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体系,继续开展医院评审评价工作,全面实施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强化对医疗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建立患者投诉调处机制。第七,落实鼓励社会资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相关政策,满足群众多元化医疗需求。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