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7日讯 (记者 邵奇) 学习实践活动中,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密山边防大队从细处着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以破“小案”保大平安,以积“小善”树大形象,以做“小事”促大和谐,以“小扶贫”保“大富裕”,积极主动地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破“小案”保大平安
今年4月,密山市裴德镇粮库一辆自行车被盗,几天后,民警上门告诉粮库领导,案子破了,自行车追回。为了抓获偷盗者,民警们守候了几个通宵……一些过去因所涉财物数值较小而不太受重视的扒窃、盗窃等“小案”,如今受到密山公安边防大队的关注。
“不让‘小事’变成带来劳民伤财甚至更严重后果的‘大事’,关注民生,爱民、为民才不会是空话;这样的‘小事’我们民警做得越多,就会促进社会大和谐。”密山边防大队大队长代海涛说。
这个大队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入手,通过“大走访”打牢群众基础,扩大线索来源,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了打击工作效能,震慑了犯罪,鼓舞了民心,实现了强化打击与转化“大走访”效果的互利双赢。
积“小善”树大形象
“感谢派出所的民警,是你们给了我重新生活的机会。”4月12日,故意伤害犯罪嫌疑人张某面对兴凯湖边防派出所民警说。
2008年末,张某酒后将朋友李强打成轻伤,案发后一直在逃。这个大队兴凯湖边防派出所民警在深入张某家走访时了解到:张某的妻子已经怀孕几个月了。在以后的走访中,每次来到张某家中,民警都为其妻子带来营养品。今年4月10日,民警再次走访到张某家中时,正巧遇上他的妻子即将分娩,无人照顾,民警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其送往医院,张某的妻子顺利产下一男婴。民警的真情终于打动了张某的妻子,她在病床上将民警真情帮助自己的事电话告诉了外逃的丈夫,张某12日主动来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工作中,这个大队官兵坚持对辖区困难群众、信访人员、在逃人员及在押人员家属进行走访,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用真情消除误解。通过一件件小事的办理、一件件难事的解决,累积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做“小事”促大和谐
耄耋之年的李老伯泣不成声,沈小平是李老伯所在社区的民警,得知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沈小平对老人格外关心,买米、换灯管、打扫卫生……老人不方便做的事,沈小平都做了。这样的关爱一直在延续。4月10日,老人过80岁生日,沈小平扛着水果来看望老人,嘘寒问暖,掀开被褥看看老人睡得是否暖和,拉开冰箱看看老人伙食是否可口,老人激动地说:“他做这一切时动作那么自然,就像我的亲儿子!”
这个大队官兵在日常走访中专注做些平凡小事,把这些小事做到老百姓心坎儿上了。邻家婆婆的拐杖,牵着孩子的大手,风雨中的一把伞,冬天里的一把火……这不是雄浑磅礴的瀑布,而是涓涓流淌的溪水,清晰而实在。
“小扶贫”保“大富裕”
“承包4垧土地,今年收入要超过1万元。”密山市二人班乡贫困农民林清波兴奋地说:“现在不愁温饱了,而是琢磨如何学技术,快点富。”
在走访中,二人班边防派出所民警刘晓明发现,朴实能干的林清波由于父母患病,导致家庭负债累累。刘晓明从心底里想帮助这个老实的农民,他积极协调乡信用社帮助林清波贷款3万元,又协调村委会为林清波承包了4垧土地。看见民警这样帮助自己,激动的林清波欢喜地合不拢嘴。
这个大队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为对低收入生活困难群众、农村贫困群众、鳏寡孤独老人、失足青少年和服刑在教人员等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发动民警积极实施“小帮扶”,授之以渔,为他们脱贫致富出点子、想办法。通过多种扶贫方式的有效结合,切实解决了事关老百姓疾苦的实际问题。
“过去我们帮扶只算减法,每年算减少多少贫困户;现在我们算的是加法,算每年通过扶持贫困户增加多少致富户。”密山市公安边防大队政委肖滨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