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石油学院加强外部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2009-05-07 18:57:23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7日讯 大庆石油学院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清醒认识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主动走出校门,努力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国际合作,积极拓展开放式办学的发展空间,形成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学校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是破除小富即安思想,主动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打开了学校发展的外部市场。针对地处偏远、教职工思想相对封闭保守,特别是学校整体搬迁到大庆市后,教职工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存在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缺乏应对新形势的思维等问题,校党委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切实加强开拓创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树立开拓新市场、打开新局面的意识,并主动走出校门,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拓展学校发展的外部市场。通过与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施科研合作对接,与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和中石油技术经济研究院举行科研合作意向性洽谈会,与辽河油田公司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走访大庆油田公司各个研究院所等措施,拓宽了校企科研合作领域,在“东北新区和西部油气勘探、提高采收率、网络平台建设和海外油气技术经济评价”、“稳产4000万吨国家重大专项”等合作项目上取得新进展。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调研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情况,参加各地方各高校举办的人才招聘会,多渠道发布毕业生生源信息,加大利用网络宣传毕业生的力度,主动与各种人才网建立链接等办法,积极开辟新的就业增长点,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在原有的25家石油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就业基地的基础上,成功在浙江省杭州市中球冠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就业基地,使就业基地建设渗透到三资民营企业。通过依托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和基层生产骨干石油石化专业知识培训,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训服务计划,走访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等企业调研人才培训市场需求,拓宽了继续教育市场,与石油企业在石油工程、提高原油采收率等专业技术培训项目上确定了新的合作意向。

  二是摆脱单一服务石油行业的观念,主动加强校地合作,进一步发挥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上的优势。针对由长期行业办学带来的为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不强,片面地把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服务面向,缺少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心理准备等问题,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党员干部摆脱单纯或主要为石油行业服务的观念,把服务面向为整个社会特别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调整,并下大力气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扶持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拓展服务外包等新兴学科专业,努力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架构,在保持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增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以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大庆石油学院软件学院建设为契机,成立了以软件学院为依托的大庆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实训中心基地,服务大庆市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积极推进高教强省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发挥勘探开发、石油化工等方面科技优势,服务大庆油田高产稳产和石化工业技术创新。开展前瞻性科学研究,发挥人文、管理科学优势,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大庆文化建设及长远规划出谋划策。发挥多学科优势,在哈大齐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综合研究与利用、共建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基地与战略联盟、发挥计算机科学专业特长共建服务外包基地等方面,为建设“百年油田”服务。面向东北石油石化企业和大庆地方开办外语强化培训、石油石化类专业培训、计算机培训、经济管理类培训、电力电网技术培训、安全检测技术培训、职业技术技能鉴定理论培训等七大类的继续工程教育项目,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5个,培训各类技能人员2000余人次,培训200名石油石化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和800名石油石化企业科技人员,为油田和大庆地方经济建设培训人才。

  三是树立开放式办学理念,主动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快学校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在全球化时代,高校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式办学,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学校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为此,学校在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拓展。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俄罗斯库班国立技术大学等高校在师资培养、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科研协作、联合办学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与德国、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许多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并签署了学术交流协议;参加黑龙江省“科技强省”考察团,赴以色列和捷克共和国进行科技考察,与以色列科技部、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捷克农业大学进行了交流,达成了科技合作意向;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并开展学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与苏丹大尼罗石油公司就石油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等项目达成了协议;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签订了意向性合作协议;与苏丹PDOC石油公司在科研合作和人才培训合作方面进行了交流。同时,经常派专家教授到国外高校作访问学者,派遣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对外影响,加快国际化进程。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