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农村支教教师罹患白血病 学生折千只纸鹤祝福老师
2009-05-19 10:43:0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纪恒 吴利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1000个千纸鹤,代表着学生们祝福健康的心愿。每当看到那装满瓶子的千纸鹤,坚强的苏老师就有着一种力量在支撑。
 
 
    东北网5月19日讯  距克东县城五十多公里的昌盛乡山河村,是个以土坯房居多的偏远贫困小村。

  阳光暖暖地照在静谧的小村中,不谙世事的孩子在自家门前玩耍……,这样一幅闲适的生活场景图,苏丹丹不能享受。自从患上白血病,身体免疫力低,为防止病菌感染,苏丹丹整日戴着口罩,躺在婆婆家的土炕上。

  “每天我透过窗户,看着蔚蓝的天空,常常想象着我病好了,站在讲台上,看到了学生们的一张张可爱的小脸……” 跟记者说这番话时,泪水溢满她的眼睛。

  两个长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宋占东和苏丹丹,2004年双双毕业于克山师范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当年他们选择做支教工作,在克东县昌盛乡山河村学校做了支教老师。正当夫妻俩潜心投入农村基础教育工作时,去年10月,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的妻子苏丹丹,因多日高烧不退就诊,医院诊断她患上了“M3型急性白血病”。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会救治妻子。”每个月支教工资只有650元钱的丈夫宋占东举债为妻子治病。学校的老师、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舍不得让他们的好同事、好老师离开学校,都尽自己所能捐款为苏老师看病,共募集了近5000元钱,希望她的病能治好,能早日回到学校的讲台上。

  近日,记者来到了苏丹丹和宋占东的家,来到了他们支教的学校,看到了这一对艰难求生的年轻夫妻,感受着这对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仍挂念学生的教师夫妇……


穿婚纱的苏老师美丽动人
  支教夫妇  扎根乡村

  今年28岁的苏丹丹是克山县克山镇人,五岁丧父,一直和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在苏丹丹的记忆中,从小到大,自己和妈妈一直在被邻居亲戚接济中生活。在工作之前,苏丹丹从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因为从没有穿过合适的鞋,苏丹丹脚趾都长成了“佝偻”状。2001年苏丹丹考入了克山师范专科学校,在学校结识了现在的丈夫宋占东。

  2004年大学毕业后,两人商量决定回家乡当支教大学生。丈夫宋占东的家是克东农村的,他说:“我们都是从农村考出来的,知道农村学校缺教师。”2004年一毕业,他们便携手到宋占东的家乡山河村学校当了支教教师。

  苏丹丹主要担任初中的数学教学工作。因为教师缺乏,苏丹丹也“客串”化学、英语等学科。2006年支教两年之后,夫妻俩又再一次继续签约6年,一直作为支教教师工作着。

 


 

“苏老师加油!”,这是学生们最真心的祝福。

  疾病侵袭  击碎幸福

  这对志同道合的小夫妻婚后就有了一个女儿,生活不富裕但也很快乐。苏丹丹从小营养不良,身体一直虚弱,经常患感冒,但她从没有因身体不好,耽误过学生们课程。“苏老师非常敬业,有的时候一边打点滴,一边给学生们批改作业。”山河学校的翟校长说。这两年,在苏丹丹的细心教育下,每年山河学校都有十多名同学考入县里的重点高中。2006年,苏丹丹又开始带毕业班。她经常跟学生们一起复习到很晚,夫妻俩也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心得,希望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全部教给村里的孩子们。然而,这样平静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愿望,都瞬间被“白血病”的诊断给击碎了。

  去年5月份以来,苏丹丹就一直感觉到疲惫,有时静点半个月才能退烧。慢慢地,苏丹丹牙齿几乎全部脱落。3个月之后,苏丹丹发现身上有出血的紫色斑点,并伴有尿血等症状,后来又突然高烧不退。辗转求医后,宋占东背着虚弱的苏丹丹到省城求医,最后诊断为“M3型急性白血病”。

  宋占东说,得知妻子是白血病时,脑袋嗡的一下,天旋地转。“当时,我没有告诉丹丹实情,她才20多岁呀,我怕她承受不了。一想到我可爱的女儿,年迈的父母,还有那些盼望我们早点回去的学生,我的心就像被搅碎了一样疼。”

  千只纸鹤  祝福老师

  得知苏丹丹老师患病的消息之后,山河学校的全体师生都想为这对支教夫妻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捐款治病,到目前捐款已近5000元。

  苏丹丹所带班的同学们知道老师得了白血病之后,不少孩子都哭了。班长郝秀秀告诉记者,我们特别喜欢苏老师,她是我们这个学校最好的老师之一。郭保峰同学说,苏老师对同学们特别有耐心,有一次一位同学脚崴了,落了几节课,老师那几天身体也不舒服,可是老师还坚持每天到那个同学家给他补课。

  在班长郝秀秀的带领下,班上三十多名学生,连夜为苏老师叠了一千多只纸鹤,送到了苏老师的床前。记者看到,苏丹丹身边的几只玻璃杯中,装满了五颜六色的纸鹤。有不少纸鹤的翅膀上,还写满祝福老师早日康复的话语。“我看到这些纸鹤,就像看到了学生们的一张张笑脸,也给了我战胜病魔的力量和勇气。”苏丹丹笑着说。

  记者看到,在她炕头的小课桌上有几幅苏丹丹画给女儿的画。她希望自己能健康地看着女儿健康成长,没有贫穷,没有病魔的侵扰。


  不离不弃 举债救妻

  苏丹丹是在从特护病房转到普通病房之后,才知道自己得了白血病。她知道这种病的治疗费用对于他们这对支教老师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她几次都想放弃治疗。但是丈夫宋占东一直给与她最坚强的臂膀。“占东告诉我,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会放弃治疗。”

  宋占东和苏丹丹在农村支教,每月工资只有650元。两人支教获得的安家费还完读书时所欠的债务之外,已所剩无几。宋占东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靠种三十多亩地生活。苏丹丹的妈妈是城镇低保户,每月只有百十元的低保费。面对这对遭遇困难的小夫妻,双方老人都无能为力。为了给心爱的妻子治病,宋占东开始四处求借,甚至是借“高利贷”。到现在,他们已经花掉了7万多元。

  记者在宋家看到,宋占东父母的房子年久失修,房子的东侧用三根木头支撑着,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儿子结婚时买的一台彩电。

  为了给儿媳妇创造一个好的休息环境,宋占东父母挤住到不足7平方米,仅有一铺土炕的“偏厦子”中。宋家虽清贫,但十分干净整洁,离苏丹丹躺着的土炕不远,摆放着一张小课桌,课桌上面堆满了字典、初中数学练习册等,她有力气的时候,还经常起来做做数学题,看看教案,她怕一旦自己病好了,上了讲台知识生疏了。

  为了给苏丹丹补充营养,拮据的宋占东只能每周到集市上买一些骨头,给妻子熬汤喝。而他和年迈的父母,只能吃自家地里刚刚冒头儿的大葱蘸大酱。“我四岁的孙女可聪明了,孩子她妈病好了,这个家才算完整呀。”苏丹丹的婆婆一脸愁云地说。

  这几天,宋占东又东挪西借地凑了三四千元,要背着妻子到省城哈尔滨进行又一次化疗疗程。“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不会放弃给妻子治病的。”宋占东坚定地说。

  依靠在丈夫的臂膀上,听着丈夫吟着诗,读着散文,病魔缠身的苏老师也只有这一刻,才能忘却了身体上的痛。这也是当丈夫每天能做到的。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