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长岭湖、呼兰河口遭破坏 抢救湿地刻不容缓
2009-05-22 13:32:5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天池 马智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2日讯 去年,报纸曾对哈尔滨城市周边湿地遭严重破坏的情况做过大量报道。有关部门也曾提出,将大力实施湿地恢复工程,时隔一年,记者再次踏访发现,情况仍然不尽如人意。

  去年春天,记者曾用时半个月,调查走访了包括长岭湖、呼兰河口湿地等在内的哈尔滨城市周边湿地,其遭严重破坏的惨状让人唏嘘不已。去年,哈市有关部门提出,哈尔滨将大规模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恢复湿地三万公顷。但时隔一年,记者再次走访时,却发现由于资金等多方面原因,湿地恢复工程进展缓慢,湿地变“失地”状况仍令人担忧。

  长岭湖还没有详细规划

  素有“哈市西郊空调”之称的长岭湖,是哈市近郊仅存的一块天然水面,曾拥有可保护湿地1万亩左右,2004年,长岭湖水面全部干涸。

  日前,当记者再次来到长岭湖时看到,这里的情况几乎没有什么改观。前几年,湖底曾被附近的农民种上了庄稼,今年没有种庄稼,但干涸的湖底到处都充斥着散乱的垃圾。

  附近食杂店的店主邓女士告诉记者,这几年,一直说要向湖里注水的,天天盼啊盼的,到现在也不见有任何动静。

  哈尔滨长岭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德明告诉记者,去年就打算着手规划设计,但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处理,所以一直等到现在。他说,初步拟定了几个方案,但还没有详细规划。至于何时动工,目前不好说。

  呼兰河口资金没到位

  2008年1月,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省级保护区。2008年年底,国家林业局对该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批复。由于资金还没有到位,因此项目还没有实施建设。

  日前,在呼兰河口湿地记者看到,由于大顶子山蓄水,去年还能见到的湿地塔头已被淹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等到7、8月份水退后,塔头方能显露出来。

  然而在呼兰河口湿地中间的一些小岛上,记者看到仍有人在挖沙;岸边不时可以看到捕鱼的渔民,渔民所用的工具都是绝户网和地笼等,还有些渔民甚至垒起了灶台,俨然把这里当成了家。

  黑鱼泡正制定保护性规划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黑鱼泡,当时由于人为的开荒种地、挖塘养鱼、私建滥建,100多万平方米的湿地,现在只剩下30多万平方米。随着群力新区的开发建设,这块湿地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相关部门调整规划,将对这块湿地采取保护性开发,把这里建设成大规模的城市湿地公园。

  记者在现场看到,干涸的湿地周边,环境已经得到清理和日常管护。据了解,目前湿地保护性规划方案正在制定中,将通过向湿地注水、引水等方式,恢复失地原始面貌,黑鱼泡有望成为群力新区又一道亮丽风景。

  抢救湿地要和时间赛跑

  2008年,哈市曾提出,进入大规模湿地保护实施年,将完成“一圈一园一区”(一圈:环哈尔滨都市生态功能圈;一园: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一区:呼兰河口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项目实施工作。

  记者从哈市林业部门了解到,目前,只有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白鱼泡湿地公园、金河湾湿地植物园在建设,其余的大都因为规划没有出台、资金没有落实到位等尚未开工。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聂绍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恢复湿地应尽快尽早,时间拖得越久,越不利于湿地功能恢复。

  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金河湾湿地植物园、白鱼泡湿地公园便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记者在走访这些湿地时看到,经过积极的建设和养护,这些湿地公园里已经是江鸥翔集,绿树摇曳。金河湾湿地植物园附近的居民说,从去年开始,很多多年不见的鸟类都飞回来了。

  哈尔滨市林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部门只是湿地恢复工程的主管牵头部门,具体实施和执行应该是湿地所属的相关部门负责。恢复湿地要退耕还植,取缔破坏性工程,恢复原始生态,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近年来国家、省、市投入一定资金恢复湿地,但远远不够。应尽快、尽早地规划、论证、上报审批,争取将现有湿地纳入国家或省级保护区。同时对现有湿地做好保护工作,避免进一步遭受破坏。

  链接

  --5月9日《湿地成“失地”速度惊人》

  --5月26日《长岭湖干涸四年亟须补水》

  --5月13日《哈尔滨今年将抢救性恢复湿地3万公顷》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