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7日讯 (记者 朱丹钰) 近日,佳木斯日报社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结合本职工作,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开展“讲奉献创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为了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有成效,切实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佳木斯日报社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在编辑记者当中开展“讲奉献,创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并将活动分解为五种方式“走进群众”,即:了解民情,“访谈式”走进群众;问计于民,“调研式”走进群众;关注民生,“帮扶式”走进群众;提高工作质量,“创业绩式”走进群众;共驻爱民,“共建式”走进群众。同时在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了“写好稿、编好版、出精品”的积极倡议。“讲奉献,创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在报社内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是增强了报道的策划意识。各报道部逐步改变在报道上只做表面文章,而是通过不断地加强策划,使社会上的难点、热点、焦点、重点问题,在报道上出新出彩。各编辑部都在版面语言的表现上下功夫。首先是精心打造“拳头”栏目,使一批典型报道形成亮点。例如为配合我市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在要闻版开辟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新跨越》专栏,突出了典型宣传,所推出的典型经过了市学习实践活动宣传组的推荐认定,典型事迹立得住,叫得响。截至目前,已在日报上刊发有关稿件40余篇。
转变作风,工作求真务实。全体编采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践行“三贴近”的原则,他们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挖掘新闻,杜绝虚假新闻和不正之风,同时也逐渐避免了扒材料和署名搭车现象的发生,编采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在日常编采工作中,发扬了爱岗敬业、肯于奉献的精神,克服了许许多多困难,较好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报道工作,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日报新闻编辑室老同志居多,为了完成好编辑组稿任务,他们常年星期日上班,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直到最终完成组版;时政、经济、社会、摄影四个报道部,在任务重、标准高的情况下,力争深入一线,深入基层采写新闻稿件。由于报社离市里采访单位很远,一些记者为了完成采访任务,饭出顾不上吃,往返为抢时间经常自费打车。
强化了“精品“意识。通过不断地学习,使编采人员认识到,要提高报纸质量,就要多出“精品”,只有靠“精品”才能赢得读者,报业才能发展壮大。为此,他们在多写好稿上下功夫。有的记者力求改变过去那种就会议报会议的常态,尽可能地在会议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还有的记者,只要有机会就深入基层,去捕捉“活鱼”。编辑们在精编细编上下功夫,使每一篇“精品”锦上添花。两个月来,已有《45年后 “榜样”依然在人们的视线里》《富锦农民工钟情创业》《细述消费投诉黑榜》等10篇作品在阅评中被评为好稿,并受到奖励。这些稿件见报后,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