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31日讯 题:综治战线的“老兵”——记大庆市综治办主任李秀彬
东北网记者 高长利
李秀彬,大庆市综治办主任。自1988年起从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来,他真抓实干,任劳任怨,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大庆市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综治战线的“老兵”
李秀彬是与大庆油田一起成长起来的,从事综治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学风,下真功夫、下硬功夫、下实功夫,真学、真信、真实践。他重点学习理论知识,学习经济、政治、历史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积累了数十万字的学习笔记,知识结构日趋完善,打下了坚实的业务、政策、理论基础。二十年的综治工作履历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大庆市的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十多年来,李秀彬主持起草的规范性文件数十个,组织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上百个,深入基层数千次。1994年,针对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单一,控制手段较弱,犯罪问题突出的实际,他和综治办的同志一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分类指导,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小区,提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同时,相继采取了“以外管外”、“以房管外”、“以企管外”、“以邻管外”、开办流动人口夜校、辟建劳务市场等一系列措施,均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大庆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始终保持在全省领先水平,流动人口管理经验得到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充分肯定。
地企共建的“联络员”
大庆是一座特殊的城市,无论从人口结构还是地域管辖,石油石化企业均占据大半壁江山。没有企业的参与和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会失去其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在综治实践中,李秀彬紧紧抓住企地共建这个重点,致力于解决制约地企合作的难点。
为全面了解基层情况,他走遍了各大企业的每个矿、小队、车间;为营造安全稳定的油田及周边治安环境,他积极向市委、市政府献计献策,及时组织开展打击盗抢油田物质专项统一行动。在他的倡导和多年努力下,地企之间目前已经健全完善了合心合力、合作双赢的组织领导体系,重拳出击、双管齐下的严打整治体系,内控外防、动静结合的治安防范体系,多方合作、优势互补的联防联治体系,地企联防、警企共建、油地联手等具有大庆特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已经形成,石油石化企业及周边治安秩序持续保持平稳。2005年以来,全市共破获侵害油田刑事案件7901起(其中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9起全部破获),抓获犯罪嫌疑人2728人,打掉犯罪集团305个,抓获集团成员966人;取缔炼油点1736个,收缴原油8360吨,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2005年,大庆市政府获得全国油田整治先进单位;2006年,油田治安形势再创历史最好时期。2007年,大庆首次被国家八部委列为全国油气田整治非重点地区。
踏实肯干的“实践者”
“三老四严”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李秀彬从事综治工作以来对自己始终如一的要求。2001年,在指导农村“154工程”建设工作中,他在身患糖尿病的情况下一个月内八下肇州,一边打着胰岛素,一边在村屯指导工作。他总结的肇州“154工程”建设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多年来,他先后起草各类调研报告100余篇,为市综治委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为进一步提高“平安大庆”创建水平,增加治安防范科技含量,经过历时三个月的广泛调研,深入研究,李秀彬向市委提出了在全市开展“电子眼工程”的建议并得到采纳,同时组织起草了《大庆市加强治安科技防范建设2006-2008年规划》,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技防建设,也为全省技防三年规划的出台提供和参考和依据。目前,大庆市92个居民住宅小区、1023栋住宅楼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覆盖率达30%;473家娱乐场所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安装率达到93.5%;105个金融单位营业网点室内监控系统安装率达到100%,室外安装率达到了90%以上;油田重点生产部位电子监控安装率达60%以上。为提高“平安大庆”创建水平,他下县区、走乡镇、访企业、进村屯,从解决一个个不平安的问题入手,从一个个社区抓起,从一个个街道抓,真正做到了集小安为大安。在他的努力下,三年间,全市已有5个县区达到了省级平安县区标准,达标率达55.6%。
李秀彬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善于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几年来,他带领综治办培养、选树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2名;全省的第一次综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大庆市召开,全省第一个安全文明小区试点落在大庆,先后总结推广了采油六厂、大同区、杜尔伯特县等一大批在省、市推得开、叫得响、过得硬的典型。自1996年以来,大庆市先后11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标优秀单位;2005年又获得了“2001-2004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的殊荣。李秀彬多次荣获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3年,被省委政法委荣记个人二等功;2005年,受到中央综治委、中组部的通报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