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伊春
搜 索
伊春提高学习实效性 破解生态系统性保护等四难题
2009-05-31 14:44:25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31日讯 伊春市委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密联系林区改革发展实际,突出“四个着力”破解“四大难题”,不断提高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以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为基础,着力破解生态系统性保护的难题。针对森林资源枯竭,生态功能退化的实际,伊春坚持保护第一,进一步明确小兴安岭森林生态保护和恢复,对于维护国家乃至东北亚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和战略性,自觉地把森林生态建设由过去单一物种保护向系统保护转变、由点状保护向全面保护转变、由一方参与保护向多方参与保护转变。抓住国家和省加强森林生态建设的政策机遇,以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为总框架,围绕生态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三大功能区”,加快实施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三大工程”,重点推进天然林、湿地、江河源头、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址遗迹六大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着眼于对上争取停止主伐的大趋势,超前研究关停小型加工企业、建设林板一体化原料基地、增加木材进口等应对措施;加快推进林场(所)布局调整,建立生态无人区;抓好防伐、防火、防垦“三防”工作,加强后备森林培育;规划建设“百湖”工程,持续恢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和对大江大河补给的能力,从更高层面上加快推进森林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恢复。

  二是以林权改革和体制创新为先导,着力破解内在动力不足的难题。固有的国有林业经营管理体制,使广大林业职工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为打破单一的国有林业经营管理体制,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解决林区长远发展问题,伊春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稳步扩大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要求,切实保护和经营好现有8万公顷林地,牢牢把握林改试点的正确方向。积极争取林改扩面,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林业职工就业增收和林区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力争在先期试点8万公顷的基础上,分三个阶段逐步扩大到30万公顷、50万公顷和80万公顷。最终将“远山”区的320万公顷公益林“封”起来,继续实行国有体制,以生态建设为主;“近山”区的80万公顷林地“分”下去,以职工自主经营为主,实现国有林区“远封近分”的管理目标。

  三是以远封近分和经济转型为路径,着力破解结构单一性的发展难题。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林区生态复合型经济初具规模,但经济结构单一性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为破解这一难题,伊春把大项目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载体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具体措施,谋划了近期和中长期总投资规模600亿元的86个重大项目,本年度市本级安排了棚户区改造、林都机场、兴安湖水库、电网改造等投资规模100亿元的23个重大项目,并采取对上争取、现场办公、靠前指挥、倒排工期、督促检查等办法,确保每一个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同时重点抓好森林生态旅游、绿色能源、特色种养与加工、冶金及矿产开发、木材精深加工等接续替代产业的整体培育和跟进工作,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方式的改革创新,积极构建多元推进、多轮驱动、多点支撑的新型生态林业产业发展格局。

  四是以振兴林区和致富群众为目标,着力破解改善民生的方面的难题。林区长期先生产、后生活,投入不足,市政基础设施欠账多,生产生活条件差,职工群众反映大。对此伊春从事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确年内办好10件实事。即,突出做好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林企转岗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扶持各类待岗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加大对上协调和争取力度,努力提高职工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积极解决历史拖欠的项目内养老金补发问题,不断提高养老保险水平;加大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改造,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启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对城镇居民的全覆盖;加强农村和林场所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深入开展第四轮扶贫解困活动,确保扶贫对象按时脱贫;加快中心城区供热管网改造步伐,提高城市供热质量;分批更新公交运营车辆,改善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状况;加大文化、体育等生活娱乐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切实使学习实践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