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高考历史点评:对考生能力考查多于史实记忆
2009-06-10 09:48:47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高考历史点评哈师大附中历史教研组组长吕静

  特点一:静中有动,动不舍静。

  “静中有动”是指考题仍以材料形式为主,能力考查为主,这是去年的特点,或者说2005年以来的特点没变。但看上去问答题部分(2卷)材料中文言文阅读量似乎比往年有所增加,这种变化可能是许多考生始料不及的,但真正阅读下来你会发现,引文阅读难度不大,所以,若感觉题难,那是难在心理,不在能力。学生在平时训练时,文言文内容接触较少,再加之近十年来,三国时期的知识考查较少,使学生再次感受了知识盲点地带,这实质上也是心理感觉题难。另外,从题型上看,今年考查能力的难度系数要比前三年高考略有下降,归纳概括有12分;比较归类有12分,比2006年以来的4分,有了大幅度提高;动向思维能力考查更简单。

  “动不舍静”是指问题类型及答案来源几乎没有变化,依然是三种题型:(1)归纳概括:如第39题第2问,“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2)比较归类:如第37题第1问“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39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3)因果论证:如第37题的第2、3问,第39题第3问。再有不变的是因果论证类型题分值比重依然最大,今年是28分(2卷历史共52分)。

  特点二:综合向渗透发展,渐离拼盘地带。

  从第39题呈现出的问题设置看,是以历史资料为基础背景的,地理的区位考察也跨越了时间,政治的最后一问也是涉及古今的整体与部分辩证分析,这种渗透将对明年的文综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三科教师的集体探讨将会越来越多。

  特点三:能力考查多于史实记忆。

  从历史选择题题干设计上看,论从史出痕迹鲜明。与新教材衔接的部分,旧教材深化的部分均用材料构建。材料以文字为主,辅以地图(第14题)、表格(第15题),考察学生解读信息能力比较全面,这也是去年以来的风格,或者说高考改革教材虽变,但能力考察不变,可做为今后指导复习备考的经验。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