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6日讯 哈尔滨市民周女士近日一直为买房子奔波,几乎每周都要跑三四趟中介去看房子。但从13日中午开始,原本买房的周女士一下子变成了“卖房人”。一天内几乎隔十几分钟就会有人打电话咨询买房事宜。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3日10时30分,周女士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称在某网站看到周女士登出的卖房信息,感觉房子条件不错,想要购买。周女士想,可能是谁把信息登错了,便告诉对方,自己没登过卖房信息。但接下来的时间里,周女士几乎每隔十几分钟就会接到一个咨询买房的电话。
“电话一半以上是房屋中介打来的,一名中介服务人员告诉我,她是在www.58.com的网站上看到信息的。”正当周女士纳闷时,当天17时许,曾与她一起看房的好友打来电话说,四五个人打电话说要买房。这些市民是看到黑龙江信息港上的信息打电话咨询的。
当晚,周女士回到家里后点开这两个网站发现,网址为www.58.com的网站上,一个叫“于忠兴”的人在这里发布了一条《小区环境特别好》的卖房信息,最后附着的电话正是自己的手机号码。而在黑龙江信息港上登记个人信息,除周女士电话外,还有她好友的电话。两家网站登记的电话号码相同,但所卖的却是地点不用的两套房子。
周女士说,有的中介公司表示,周女士一定是得罪了某家房屋中介才被人“暗算”的。“买房期间,我先后找过多个房屋中介,当时领我看房子的人确实有个自称叫‘小于’的,因为几次看房不成,‘小于’流露不满情绪,我们曾因此发生过争执。”
周女士拨打“110”报警时,得到的答复是,不在公安机关受理范围内。“难道网络监察大队也管不了吗?”面对周女士的疑问,“110”指挥中心表示,网络监察只负责网络安全。周女士如果怀疑有人报复的话,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因为是自诉案件,其相关证据需要周女士自行提供。
经过沟通,黑龙江信息港上的信息13日被及时删除。58.com网站15日才将信息删除。
“网页虽然被删除了,但我还能接到这样的咨询电话。”周女士说,她饱受咨询电话骚扰三天时间。个人信息被人恶意发到网络上,竟然没有相关部门来制止,如果这样下去,网络管理空白岂不是助长了不良市民的气焰,市民的隐私又有谁来保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