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兴安岭
搜 索
“重走黄金路”第一步:走进墨尔根城寻黄金驿站起点
2009-06-16 23:43:40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富喆 马士和 庞伟建 常擎旗 田澍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嫩江火车站前“驿”字石碑。东北网记者李富喆摄

  东北网6月16日讯(大兴安岭日报记者马士和 庞伟建 常擎旗 田澍良 东北网记者李富喆)“重走黄金路,再寻古驿站”大型采访活动进入第二天。16日上午,采访团在嫩江县原政协副主席张庆山的带领下,正式踏上了寻访之旅。作为当年“黄金之路”和古驿站起点的墨尔根城,那道早已被岁月湮没的历史车辙在记者的寻访中逐渐清晰。

高峰公园高峰鸟站石碑。东北网记者李富喆摄

  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顶端的伊勒呼里山,全长1370公里,流经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最后汇入松花江。历史上,嫩江县曾名为“墨尔根城”,因城外有条“墨尔根河”而得名。作为水路要塞,嫩江之地从元代开始就辟驿路、设驿站;到康熙年间的两次雅克萨之战,墨尔根城在运送大炮、兵员、粮草和后勤供应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年后,清廷在墨尔根再设衙门,驱逐沙俄“金匪”,开辟“黄金之路”,墨尔根城留下了采金者踏上“黄金之路”的第一个脚印。

 

墨尔根城副都统衙门遗址。东北网记者李富喆摄


 经历了数百年沧桑巨变,如今的嫩江县城已发展成为一座以农业为经济支撑、颇具现代化气息的小城,而其作为“黄金之路”和古驿要塞的痕迹却依然尚存。火车站站前广场上,一块只有一个大红“驿”字的石碑,书写着嫩江人民作为站人后裔的骄傲。城外的那条“墨尔根河”,如今已更名“喇嘛河”,采访团成员虽已难觅当年河水之肥,但站立桥头,面对一池污泥,仍难免生出无限感叹。在嫩江县第一小学操场上,赫然生长着两株古榆树,据说已有200年树龄。这里是墨尔根城副都统衙门遗址,当年指挥驱逐沙俄“金匪”和抗击日寇的二品官衙已经遗迹不辨,只有两株古榆在这里静静地见证历史的风烟。

高峰公园龙珠石碑。东北网记者李富喆摄

  车轮碾过历史的车辙人,采访团进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峰公园。墨尔根城第一任站官崔枝蕃及其后裔子孙就埋葬于此,当地人称之为“崔家坟”。墓园内,1500余株古树“嫩江云杉”似乎还在讲述着先人的盖世功德,崔枝蕃任站官身为六品,后来还被封为资政大夫,崔姓也因此成为墨尔根城的大姓氏。极富新闻敏感的采访团记者们还在墓园内发现了1991年立碑此地的崔姓后代,足见其作为崔氏后裔的荣耀和对落叶归根的渴望。

高峰公园崔家坟遗址。东北网记者李富喆摄
  据张庆山介绍,从墨尔根到呼玛县落马湖,沿途共有十个驿站,除个别站点还有少数村民居住外,大部分驿站连名称都没有,早已淹没在渺无人烟的深山密林之中了。

  在短暂的一个上午的寻访过程中,采访团成员轻轻推开古驿站的第一座城门,并从这里走进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为接下去的寻访之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下午,采访团结束了在嫩江县的采访,进入下一站黑河。

责任编辑:刘华